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项目文化

深山里的“空中配送员” 

发布时间:2025-07-30来源:
【字体: 分享:

云雾缭绕的深山里,一架双轴四旋翼无人机振翅升空,拖着一卷沉重的黑色水管,穿越峡谷、稳稳落地,精准送抵对面山腰的引水点。它像一位沉默的“空中配送员”,一次次奔赴这片人迹罕至的高原深山,仅用两三分钟,便将十多公斤PE管成功投递,为引水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这是公司西藏工程项目引水施工现场的一幕。由于海拔高、地形陡、山路险,传统运输方式面临重重挑战:车辆无法通行,人工背驮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极大安全风险。为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团队首次尝试采用无人机进行水管吊运。“一根PE管重十多公斤,无人机两分钟就能飞过去,效率是人力的十倍。”项目技术人员介绍。

地面上,施工人员正在作业平台上熟练作业:摆放、捆绑、挂钩、确认平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随着遥控器发出指令,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穿越山谷,高效完成一次次物资转运。整个吊运过程几乎实现“零接触”危险区,在确保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

在这场“空中配送”的故事背后,藏着一段攀山越岭、追水问源的艰辛历程。

为满足便道施工环保降尘的用水需求,一个月前,项目技术负责人苏怀平带领技术人员毅然决定翻越对面山体,实地寻找水源。他们清晨出发,在海拔3800米的高山上再攀爬近600米的高度,穿越灌木与碎石坡,手脚并用、步步为营,终于在一处岩缝中发现了涓涓山泉。而挨着山泉往上就是一处河流。确认水源后,他们又多次翻山测量高差与流量,绘制落差图、规划管线布设点。

“那时候山上全是荆棘,一趟下来手臂上全是血痕,但能找到水,值了。”苏怀平回忆道。

找到了水,还要把水“运”下来。于是,无人机吊运方案应运而生。它不仅解决了运输难题,更为后续环保降尘与支线引水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一段段水管正在深山里架起“流动通道”,山泉沿着新布的管线缓缓注入施工便道。而不知疲倦的“空中配送员”,仍在山谷之间往返奔忙,以现代技术的力量,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