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深处,机械轰鸣如大地心跳,昼夜不息。夕阳的余晖尚未散尽,杜彩华已走向山王庙SW2#施工支洞的绞车操作室,开始她又一个夜班。
在这个纵坡36.1%、车辆无法进入的斜井中,她是连接洞内与外界的关键“枢纽”,也是藻渡水库工程安全线上那朵绽放在深处的“铁玫瑰”。
“刚开始学绞车时,心里很忐忑,生怕操作不好影响工程进展。”杜彩华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坚定。从2004年第一次接触绞车至今,二十年时光流转,她从一个对机械陌生的女工,成长为同事口中技术精湛、零事故操作的“杜师傅”。
她仍记得初学时的点滴:电力驱动反应快,液压系统出力稳;开机前必查设备,运行中紧盯仪表;润滑、清灰、紧螺丝,这些日常保养她从不含糊。
“别人总觉得开绞车就是按几个钮、推几下手柄,”她微微一笑,“可绞车一动,关系的是整个隧洞的施工节奏,更是洞里每一个人的安全。”
正是这份敬畏,让她在工作中格外“较真”。一次夜班,她发现液压站阀门有轻微渗油,尽管运输车已装料待发、工友频频催促,她仍坚持暂停作业。维修人员到场排查后确认:若不处理,可能导致制动失效、车辆溜滑。“杜大姐的判断准,责任心更强!”从那以后,再没人质疑她的“固执”。
二十年辗转多地矿山,杜彩华在黑龙江包发煤矿一待就是十四年。今年春节,她回到陕西汉中老家,本想安心带孙、享受天伦,却总觉心里空落落的。
“习惯了工地的节奏,闲不下来。”三月,她经工友介绍来到藻渡水库,重返她熟悉的操作台。
初来乍到,这个身材瘦小、言语朴实的大姐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然而不到一周,她就用专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每天上岗前,她都会静立三分钟,在脑海中过一遍安全流程、设备状态和应急路线。
“现在这绞车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她说,“多少个螺丝、哪些易损件、参数范围,我都清清楚楚。”
作为带出12名徒弟的老师傅,杜彩华把“责任”二字刻进每一个教学细节。“技术好学,责任心难传。洞子是一米一米挖出来的,安全也得一秒一秒守出来。”她带徒时不厌其烦,从操作要领到风险预判,倾囊相授。
夜色渐深,对讲机中传来进洞指令。杜彩华推动手柄,绞车平稳启动,运输车缓缓驶入幽深的隧洞。监控屏幕的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那双眼睛始终追踪着钢丝绳的起伏、仪表的跳动——她就像一名守护者,用二十年的坚守,为这座民生工程筑起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
在重庆藻渡水库,还有无数如杜彩华一般的建设者。他们不常站在聚光灯下,却用日复一日的严谨与执着,托起一泓清水的希望,也诠释着何为真正的“她力量”——温柔而坚定,平凡却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