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项目文化

智慧攻坚大坪西站 

发布时间:2024-04-12来源:
【字体: 分享: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山城大地,大坪西站车站洞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巨大的机械臂划出一道道刚劲有力的弧线,工人们身着醒目的安全服,手持风枪钻,熟练而专注地操作着。随着爆破孔眼逐个成孔,爆破前的准备工作逐渐进入尾声。

“5、4、3、2、1、开始爆破!”爆破安全员下达起爆指令,在一次次低沉的爆破声中,大坪西站车站开挖工作不断推进。自精细爆破施工开展以来,经过建设者不懈努力,大坪西站上台阶开挖以及洞内附属暗挖突破600立方米每天。

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冲出重围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山城的地形,既是重庆独特的城市符号,也为轨道交通建设增加了难度。在重庆建轨道,和平原城市不一样,往往需要爬坡上坎、穿山过洞,甚至是在居民楼里穿梭。要建成这样的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协调、组织,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如今,重庆轨道交通纵横交错、不断延伸,每天承载着数百万人次的来来往往,但轨道交通建设背后那些攻坚克难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8号线北延工程东起于小什字站,途经湖广会馆、凯旋路、十八梯、七星岗、菜园坝铁路枢纽、黄沙溪、大坪西等地,主要位于母城区(渝中密集区),高楼大厦林立,周边环境敏感,空间资源少。由于主要处于市区繁华地段,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为确保周边商业正常运营,前期主要采取非爆开挖施工。

1.jpg

18号线项目大坪西站埋深较深,车站及附属工程开挖体量大,机械开挖存在效率低、超挖不易控制等问题,各种机械连续作业造成洞内温度高、空气质量差,机械产生持续低频振动噪音,对居民生活产生了影响,设备降温造成窝工严重,开挖工效难以满足总体工期要求,加上地质复杂多变,使工程建设一度举步维艰。

鉴于此,18号线工程建设者们因地制宜,按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采用“精细爆破”“水磨钻取芯”“圆盘锯切割”“机械破碎”“硬岩竖井掘进机”等开挖方式,软硬兼施冲出重围,打开高效施工局面。

科技攻关,打造“品质车站”金名片

自车站动工以来,土建4标项目部始终以创建高品质工程为目标,严格按照标准化工艺组织施工,以应用成熟工艺工法、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主要途径,不断总结经验、强化创新驱动,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通过从周边环境、参数选择、爆破设计、验证推理、爆破监测、精细管理等方面充分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提出了山地城市复杂环境下隧道爆破施工k、α选用思路,为后续相似地质条件爆破施工奠定了基础,得出精细爆破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在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条件下,可作为优化措施综合使用。

爆破试验期间项目团队多次邀请业界专家到爆破现场实地勘查指导,加强业务培训,特邀请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先启院士为爆破提供技术咨询,不断优化爆破方案,并根据工程地质动态调整爆破设计,使爆破振速降至0.3厘米每秒以下,精细爆破达到预期效果。

2.jpg

大坪西站精细爆破试验效果坚定了项目全面推进精细爆破的信心。施工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温度、扬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窝工情况明显降低,工效达到原机械开挖约2倍。在市轨道集团支持下,项目部统筹安排,以大坪西站精细爆破试验结果为支撑,将两个暗挖车站及附属工程开挖工艺由非爆优化为精细爆破施工。

“由非爆优化为精细爆破施工后,让工期大大缩短,也终于啃下这个硬骨头,爆破作业时在洞外仅能听到微弱爆破音,脚下几乎感受不到振动,”18号线土建4标项目现场项目总工程师余潭秋介绍,“这是因为爆破采用了电子数码雷管控制爆破技术,能精确控制爆破能量释放,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确保爆破过程安全高效和环保。根据试验数据,爆破工效是目前机械作业的180%。”

狭路相逢,技术先行保安全

竖井里轮盘锯操作人员布设好轨道,调整好锯片的切割角度,启动设备开关。锯齿与坚硬的岩石摩擦,迸射出一束束火花;竖井外,下道工序的作业人员也已准备就绪……在大坪西站6号安全出口现场,涌动着争分夺秒的建设氛围。

“每天有40多名工人在岗作业。竖井开挖先用轮盘锯把岩石切割成块,然后采用人工劈裂将石块吊出竖井,几道工序紧密衔接,竖井施工进度比之前大大加快。”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3.jpg

大坪西站6号安全出口开挖断面尺寸8.16*4.26米,9号安全出口开挖断面尺寸8.66*4.26米,7/8号安全出口竖井开挖断面尺寸9.56米*5.56米……开挖断面小,岩层硬,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全靠人工切割成块后劈裂开挖。竖井位于大坪正街北侧,紧邻国宾道,渣土外运、混凝土供应等运输受限,施工可用区域狭小,周围小区情况复杂,施工时间无法控制。

自2023年9月竖井施工以来,项目部在面对车站周围小区紧临,作业场地狭窄,地下管线众多,迁改难度大,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多,安全风险系数高等难题下,精心组织,从人力资源优配、物资设备配足、施工工序规范、安全质量严控等方面为施工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后续项目部将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发明更多“独门绝技”,助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断激发参建者们的团队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为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建设吹响激昂奋进的号角。(刘馨莲、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