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局“十三五”规划学习体会
邹强
二航局“十三五”发展规划经过精心编制,历时一年多最终完成,这是指导二航局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规划中既有对刀枪剑锋、生死存亡挑战的深度分析,也有对稍纵即逝、危中之机的精准把握。细细琢磨,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战略,这也是一个量效并重的协调型战略,这是一个着眼长远的绿色型战略,这也是一个志在超越的开放型战略,同时这还是一个以价值创造为本的共享型战略。
在国家“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建设、PPP模式等宏观“热词”背景下和中国交建“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指引下,二航局细致研判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的发展环境,客观理性地分析了公司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存在的短板,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大土木、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以工程承包商、投资开发商和资产(资本)运营商为基本定位,以能力提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益运营为牵引,稳增长,强海外,优配置,精管控,提质效,谋升级,力争在中国交建“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主力子公司。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内容丰富,只有首先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制定战略规划,才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规划的内涵和外延。我认为制定规划最基本的目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总结好的成绩有利于聚人气、提士气,让大家对未来继续充满希望。即便是挫折,那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通过发扬以往好的经验做法,摈弃一些不好的做法,能够让公司今后不走或少走弯路。今天,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在过去的五年里二航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主要财务指标实现了成倍的增长,业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企业管控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公司也意识到近几年对市场空间的挖掘还显不足,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内容创造能力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企业管控与人才培养的短板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二是清醒地认识企业的优劣势和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定位自身的行业地位,既能防止因“妄自菲薄”而使企业裹足不前,也能避免因“夜郎自大”而不切实际地搞“大跃进”。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客户关系资源、资本资源以及人才资源,这些对公司扩大发展规模作用巨大。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内容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单纯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胃口”了,公司急需提升产城规划、产业招商和产城运营等方面的能力,补足发展后劲。
在成功实现新旧动能过渡转换之前,国家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依旧是“主旋律”,抑制资产泡沫的金融市场调控思路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将肩负起更加沉重的担子,这是我们继续快速发展的重大市场机遇。海外市场,由于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投资向欠发达地区输出的趋势明显,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包括发达国家近年来也开始提出要“重建”本国基础设施的口号,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因此公司“十三五”规划把“稳增长,强海外”放在了战略重点最前端,具有明显的导向意义。
三是明确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可以让全体员工更加有目标的学习和工作。规划提出通过“三转”战略,做大增量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这对我们以后开展业务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指引。“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建筑和建设行业最前线,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些区域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有些区域还空间广阔;有些领域已经日暮西山,有些领域正朝气蓬勃;有些模式已经落后,有些模式还需要我们继续创新开拓。因此,我们广大干部员工都要时刻保持“空杯”的心态,以一种时不我待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奋勇开拓新的市场,加强学习,要像打造二航“桥品牌”一样,不断在新领域打造自己的新名片。同时还要善于创新,通过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投融资模式、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公司规模化发展、品质化发展和品牌化发展。
理解了制定战略规划的意义,就理解了企业的发展思路。有了思路,就有了工作的方向。对于城投公司的发展,我认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清晰认识当前形势。公司将长期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对战略目标的长期性、战略落地的艰巨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按照关于贯彻落实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紧密契合国家政策环境以及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二是在传承中不断前进。在实践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理性看待公司的现状,准确把握未来发展之路。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去伪求真,好的东西要保持并且发扬光大,对于一些不利因素更要勇于面对、积极解决。要牢记用高标准开展日常每一项工作,不能以为“照过去那样干”就是对的,而忽略了“更高标准”这一基本前提,但也不能为了追求高标准而与实际工作脱节。
三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要正确认识指标的追求与实际现状的关系。指标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不能简单的拿来排排序就了事,也不能简单以指标考核代替管理,特别是不能给指标戴高帽子。我们既要关注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指标背后的敏感因素,要加强职能部门与项目基层的互动交流,主动帮助指标落后的单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靠实际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来改善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升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投资和管理效率。
冲锋号已经吹响,脚下已没有退路,唯有鼓足更大的勇气,在统一的战略指引下,直面发展挑战,乘势而上,努力作为,才能让规划落地开花结果,继续巩固和壮大二航局发展成果,提升二航局发展品质,擦亮二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