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挖个坑,“跳”得深(4月7日)

发布时间:2017-04-07阅读次数:

        “振动锤在这根本使不上劲。”回想起年初栈桥打桩这事,技术员王欢记忆犹新。青龙洲大桥作为益阳资江风貌带关键子项目,由于规划、用地等前期工作滞后,项目尚未全面动工,但筹备工作却步步为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截至3月底,北岸栈桥已打下28根钢管桩,主栈桥搭设完成112米,分栈桥搭设36米。

        钢管桩入地3米再往下竟捶不动了,几个位置都是如此。按照设计要求,钢管桩入地深度至少达6米,才能保证稳定性。深度一定要给打下去,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对于栈桥施工来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王欢起初猜测是由于现场变压器未调好的缘故,电流强度不够进而导致振动锤功率过低,然而这一说法很快就被推翻了。“300KW功率的发电机,配套90KW的振动锤,岂有带不动的道理,莫非是撞到了岩石层?”王欢陷入了沉思。

        “依我看,都是稀泥搅的乱!”工程部长蔡凯指着脚下的土层说,“钢管桩这玩意软硬不吃,声音由清脆变沉闷,空心变实心,受力面积增大,那就意味着桩底被塞满,自然下不去。”拔出钢管一探究竟,底部没有明显卷韧,果然没有触及岩石层。答案随之浮出水面:堤岸下3米处的土层黏性过高。

        米开朗琪罗曾经说,雕塑从来不是在创作形象,而是让那些沉睡在一块块大理石中的形象完全展现出来。“打桩好比雕塑,我们何不也让沉睡在地下3米处的黏土展现出来?”王欢紧皱的眉梢一疏,计上心头。

        他决定在打桩位置挖一个长宽各2.5米,深度3米的基坑,直接穿透黏土层这个瓶颈,让钢管桩“跳”下去,继续捶起来便易如反掌。因为钢管桩的存在,刨出来的土再压实填紧很难,回填的工作并不好开展。显而易见,灌入混凝土是更优的选择,他将处于基坑中的钢管桩一圈焊上钢筋,用混凝土填满,这样便让“根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大化。

        就这样,陆上钢管桩最终都被锤下8米,超过预定深度2米,完全到达荷载要求。“项目筹备期更像是乘坐一架在半空中组装的飞机,途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强烈的乱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程系好安全带。”王欢说。
 
(益阳 雷星)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