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四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密码
芜湖地处安徽中部,不占地缘优势。同时,根据局对四公司文化的调研显示,四公司员工的整体学历和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在全局均处于较低水平。那么,是什么让处于“劣势”的四公司枝繁叶茂的呢?
我们认为是“务实”。“务实”改变了“劣势”,“务实”是四公司文化的“基因”,支撑了四公司60年的健康发展。下面,通过“三个实”,对四公司文化的“基因图谱”进行解密。
一、踏实做事,经营管理“实打实”
无论经营还是管理,从整体上看,施工企业并不是“高精尖”的行业,“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在这个行业里是不受欢迎的,“做功”还是施工企业的“真功夫”。
经营实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2014年7月,广西凤山项目中标后,四公司以该项目为依托,成功取得广西AA信用等级评价,深耕广西市场。2015年下半年,连中两元,经营额超过16亿。市场的规则需要我们“坐下来、稳得住、沉下心”,走马观花,一路浮云,到头来,就如“黑瞎子掰棒子,一路走一路丢”,市场就会逐步萎缩。短期行为,一锤子买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不可能做好经营工作。四公司湖南分公司同样如此,启动分公司“生产+经营”的联动模式,集约经营,实现了滚动发展、品质发展。
品质产品是最好的文化代言人。2005年12月28日,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距离广西分公司成立正好10年。10年来,全长179公里的南友路,已经不堪重负,多处伤痕累累,而二航局施工的路段依然完好。这段公路,就是四公司产品品质的最好的见证。
当然,经营不光靠“做功”,靠“工”文化。在务实的“工”文化基础上,吸取“徽商”文化的营养,在2014年的公司工作会上,四公司就提出“诚信、开拓、情义、共赢、回报”的“商”文化。在“做一项工程”的同时,也“交了一方朋友”,诚实守信,工商兼容,项目辐射经营红红火火。
2015年,四公司在经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亮点纷呈:中标五峰山大桥、徐盐铁路等等,这都是我们项目辐射的结果,项目干好了,经营工作就会水到渠成。而干好项目,务实就是“杀手锏”。
管理实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管理不是靠行政推动的,更多的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近年来,四公司制定各项规章制度20多项,不漏项,全覆盖,做到“有章可依”。有规矩、懂规矩是做实的第一步。
总的来看,企业不缺少规章制度,缺少的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四公司执行制度上,没有“软任务”,没有“空指标”,只有身体力行的“实打实”,落实的“难题”迎刃而解。
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制度,我们没有理由“束之高阁”。多年来,四公司党委中心组一直坚持学习不放松,结合每月的经理办公会和党群工作会制度,进行每年12次中心组的学习。2015年,还专门印发《党建知识小册子》400多份,确保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不欠账”。
近年来,四公司所承揽的大部分工程都是传统项目,低价中标使企业的赢利空间大大缩小。四公司凭借成本控制这把“铁算盘”,狠抓项目成本控制,重视效能监察、审计监督、降耗增效、勤俭节约等活动,“抠”出企业利润。这种“抠”,就是对制度的执行力。
二、夯实基础,改革创新“疾而稳”
创新有根基,不建空中楼阁。四公司的创新不是一阵“头脑风暴”,也不是“聪明人的冒险”,创新与“务实”息息相关。四公司文化的“厚重、稳健、务实、创新”是一个整体,“创新”只有建立在“厚重、稳健、务实”之上,这样的创新,才有根基。
1998年开始,二航局提出“管理和改革”新举措,四公司基本都被列为试点单位,并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2015年10月,四公司党委提出“书记+”的书记担任管理者代表的模式,提出“文化+”工作融合创新思路,党建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通过11个项目的试点,积极谋划书记担任管代的路线图,取得了一定的时效。
在项目管理上,通过连云港跨海大桥的试点,提出“项目管理程序化,施工工艺标准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积极推进智能化”的项目“四化”管控方式,为工程项目的“提质增效”提供制度保障。
锲而不舍,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传统预制项目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四公司不等不靠,原预制厂先后经过三次升级”(南京四桥节段梁实现从低端到高端;南京纬三路隧道管片实现从地上到地下;香港地铁管片实现从国内到国际),成功转型,跨入高端预制市场,预制厂旧貌换新颜,组建了安徽分公司。“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4个预制项目落户安徽分公司,业务供不应求。
四公司装备分公司在原修理厂的基础上,组建“江铃汽车4S店”,集销售、维修于一体,成功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成为装备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且为人才培养和服务升级提供了支撑。
让市场说话,对原钢结构分公司兼并重组,重拳调整公司结构。同时,厘清各分子公司的考核目标和职责定位。
三、诚实做人,忠诚老实“不吃亏”
炼出“钢班子”。“杨志德团队”根植在四公司的文化土壤里,团队的成员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既有工作中的无情,也有生活上的友情;既有经济的驱动,又有文化的感动。四公司拥有一大批“杨志德团队”人物,很多项目经理都具有“杨志德团队”的素质。
班子是灵魂,项目盈亏,关键在班子,班子强,先天不足的项目也能盈利,班子不强,计划盈利的项目也会亏损。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四公司的项目亏损少,关键问题,就在于在“杨志德团队”引领和熏陶下,形成了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团队。
带出铁队伍。在2015年国资委举办的测量工大赛中,周海生过关斩将,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随后,挂牌成立了芜湖市“周海生创新工作室”。周海生就是一位老实人。
在四公司的测量团队,老实人占多数。在测量队伍这根“藤”上,他们多在不同的项目上独立工作,但同在四公司“务实”文化的熏陶下,锤炼技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测出的数字会说话,沪通大桥蔡少云、原连云港大桥的周海生等,他们的数据,到了监理那里,就成了“免检产品”。
四公司的机电设备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党务工作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多数具有这种务实的性格,老实人组成了“铁队伍”。忠诚老实的人才红利,是四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四公司的春天和老实人在一起,四公司也没有让老实人吃亏。
晋升有规则。有人说,四公司缺少热情,见了领导能躲就躲,这恰是四公司“务实”的表现。四公司员工坚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认知观:该自己干的事情,信心百倍的干好,不该自己干的事情,就少干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这本身就是规则意识。
四公司员工的提拔晋升,首先注重的是“德行”,其次看的是“才干”,不符合条件不上“独木桥”。在这一波人未上桥之前,绝不轻易让下一波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从而,维持了这一条“人才大动脉”的秩序,走出了一条平心静气、稳步上升的成长通道。同时,四公司又不拘一格,开辟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给优秀人才留有发展的空间。
四公司在自身的定位上,坚定做二航局“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企业形象的维护者”、“桥品牌的支撑着”。“打铁还靠自身硬”,幸运的是,四公司的“务实”文化,搭上了“三严三实”的快车道,也备受公司领导的推崇和青睐。顺势而为,踏准节拍,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四公司必能舞出一片新天地!
(张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