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抛石作业流程不规范,必须整改!”
“有人反映食堂伙食不好,马上改善!”
“大伙精神状态似乎不佳,赶快调整!”
…… ……
在短短几周的时间内,荆江航道整治III标段项目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施工管理、工作生活条件均有了大幅度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焕然振奋,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项目部新来的齐经理。
项目经理齐应明,当过多年总工,做过项目书记,是公司少有的“三栖”人员。他刚接任项目经理一职,即把上一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搬过来,在这个项目大刀阔斧改进提升。
他下现场时发现,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救生衣、安全帽没有穿戴好。当时正值长江汛期,水深流急,尽管安全人员一再强调,可很多人还是认为,船大,平稳,掉进江里的可能性比中彩票还低——这给安全管理留下了不少隐患。齐应明立马召集大家开会,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的结症,认为安全工作开展必须改变之前的被动状态,化被动为主动,将安全棒交到大家手里。会后,项目部在渡口设置了一个安全讲评台,左边配一幅规范穿戴救生衣、安全帽的标准人像,右边设一面镜子,每天上船前由安全员督导大家进行安全“整容”。
“又是一个搞形式的。”
“是呀!摆一只纸老虎在那里,有什么用?”
不少人在私下里议论。
然而,事情却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每次上船前,安全工作人员都会花几分钟,就当天施工现场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指导,然后大家依次对照镜子整理安全帽和救生衣。齐应明亲自带头整理衣帽,大家鱼贯跟随。于是,大家原先认为的“纸老虎”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真老虎”。
有了安全讲评台后,大家很快养成了“上工地先整容”的习惯。“以前,安全在安全员的口中,现在有了安全讲评台,安全就在我的眼中和手中。”工程部的王俊杰对着镜子,一边整理着装一边说。
“安全工作不能只靠安全员囔囔就完事了,只有每个人都注重细节,才能确保整体不出岔子。”看到效果甚好,齐应明甚是满意。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滩多水浅、迂回曲折、变迁剧烈频繁,沿线长期受水流冲刷,岸线崩塌严重,导致局部江面逐渐变宽,水深变浅,船舶通航受到影响。为了有效守护岸线,沉排完成后需及时抛石,防止河床和岸坡受水流冲刷。
水上抛石,这是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抛石谁不会?把石头从运输船上推下去,把排布压住,不就可以了吗?”很多人恐怕都会这样想。可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石料怎么选择,有什么规范;每次抛多少方量,每一个地方抛多厚;采用什么方式抛投,怎样才能既快又好……这一些条条框框,那些认为抛石特别简单的人,只怕没有好好考虑过。航道整治抛石,并非把石头推下去了就完事的。如果石料抛少了,压不住排布;抛厚了,造成石料浪费不好所,还可能导致船底触刮,甚至造成船只搁浅。
为了规范抛石工艺流程,齐应明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开会讨论,并要求拍摄一部专题片,以期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为后来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经过激烈讨论,他们理清了抛石的全部施工流程和每一个步骤的每一个细节,并把该工艺划分为前期准备、计算漂移距、定位船定位、抛石船定位、长臂挖掘机抛石、完工后测量等六个步骤。
从写解说词到拍摄再到后期剪辑,每个环节齐应明都亲自参与,甚至字斟句酌,生怕出现疏漏,误导他人。片子出来后,让业主们眼前一亮,拍手叫好。项目副总工李伟具体负责这次拍摄的统筹工作,谈及此事,他十分感慨。“经过这次专题片拍摄,我和其他同事都彻底理清了抛石工艺的全部流程。以前,施工中确实有些不规范的地方,我们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现在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讲标准,讲程序。”
8月初,项目部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每天抛石工作量大,大家都很忙。测量水深时,因江上浪大,测量船不稳,测量员潘松站立不住,撞到船舷上,右手小拇瞬间就麻木了。才开始,他以为问题不大,到村里的卫生所看了一下,擦了点跌打损伤的药继续工作。没想到,三天后,弯曲的小拇指开始肿大,疼痛加剧。这时,他只好去沙市做检查。检查显示,小拇指肌腱断裂,需立即做肌腱联合手术。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肌腱的两端就会逐渐萎缩,拖的时间越久,手术成功率越低。看着确诊书,他有些为难了。
这事被细心的齐应明知道了,他打来电话,得知检查结果后,立马说:“赶紧回武汉,找个好点的医院治疗,你的假我批了。”
“可是咱们现场现在...”潘松有点迟疑。
“身体要紧!其他事情我来安排。”
手术前,他特地安排人前往医院看望慰问,并多次电话问候。潘松出院后回到项目部,准备扛着测量设备前往现场。他一把拦住潘松,说:“你现在处于休养阶段,还是在办公室里做些内业资料,现场的事,我会安排别人做。”
“齐总的关怀让我非常感动。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康复后,一定要好好工作。”潘松望着已经拆了夹板的小拇指,满怀感激地说道。
在齐应明看来,对待员工,提高工作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固然重要,但物质上的嘉奖终究是有限的,真正能拴住人的还是感情。以心交心,以情暖情,给员工心的归宿,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齐应明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法宝。他觉得,营造好相对轻松的工作氛围,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不二途径。
起初,他着重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很快他发现,有些部门员工之间工作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员工积极性不够高,导致部分工作成为“皮球”被推来推去,大家都不愿意干。发现问题后,他根据以往经验,结合航道整治项目的特点,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可行性措施。接着,又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对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能作进一步明确,对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
“工作是相对固定死板的,但员工是活的,只要解决了员工自身或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齐应明笑着说道。果然,经过一个月的整改,各项制度完善了,员工职责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开始畅通起来,项目部的管理工作又向前迈了一步。
“别看齐总大气壮阔,其实他‘粗中有细’,做事特别注重细节,力求完美。”测量主管韦梅龙提起齐应明,满是敬佩。
面对员工的高度评价,齐应明淡然一笑,说:“成大业若烹小鲜,做事情必重细节。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学历,不是机遇,而是细节。我始终坚信,不论是生产还是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刘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