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要闻

【喜迎党代会】走在前,做表率!榜样就在我身边(二)

发布时间:2022-03-21阅读次数:

2021年3月18日,随着航工半潜驳2号海上调遣进入防城港施工区域,王德华的目光也从紧盯的船讯网移开,这次“四船齐发”的调遣任务也圆满完成。这几天一直紧绷的神经也终于缓了过来,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身为武汉工程处的经理,三年以来,他将自己敢于亮剑、不畏艰难的精神融入武汉工程处的专业化改革大局,在安全、经营和管理等三方面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去年七月份,武汉工程处经受过一次触及到安全底线的“大考”。

当时航工半潜驳3号应项目部在海上坐底进行风电安装施工,但是船长发现由于大潮期间的涌浪过大,船舶在施工作业中发生偏移,于是立即向项目部和武汉工程处汇报。项目部觉得这点偏移量对船舶施工影响不大,要求继续施工。王德华知晓此事之后,立即要求船舶停止施工,并准备向项目部发函,要求大潮期间半潜驳3号禁止施工。看着大家欲言又止的样子,王德华似乎知晓了大家的顾虑,“安全无小事!遇到这种安全问题绝对不容妥协!立即向项目部发函,要求航工半潜驳3号在大潮期间禁止施工,就算项目部退租也要守住安全底线!”

王德华先是强势发函让项目部知晓问题的严重性,后向项目部解释航工半潜驳3号的施工环境和大潮期间施工的隐患所在,既态度强势又有理有据,项目部也欣然接受了武汉工程处的提议,在大潮期间航工半潜驳3号暂停施工。通过这次大考,武汉工程处员工心中安全的这根红线变得更加坚定,更加难以跨越。

去年,是武汉工程处合并的第三年,如何提高船舶设备的利用率,让武汉工程处的经营工作得到改善,是王德华面临的首要问题。

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王德华探索出提前谋划、航次修理、主动推销的“三大法宝”。每次船舶施工转场他都提前部署,在船舶刚刚抵达项目施工地点的时候,便积极寻找下一个施工项目,这样在船舶施工结束之前就提前就已经签订另一份施工合同,在全体船员奋力施工的同时,武汉工程处后场也提前布局找好拖轮,拟定好拖航计划,施工完毕之后,便立马由拖航拖航到下一个工地,形成船舶转场的无缝对接。

王德华为了提高船舶利用率,他另辟蹊径,把船厂“搬”到了船上,即在船舶航行期间邀请专业人员上船对船舶机舱设备进行修理,这样一来,船舶拖航到另外一个施工地点的时候,船舶机舱设备修理也完成了。既没有妨碍施工生产,又保障了船舶的正常运转。

除了从内部着手,王德华在外也心系船机设备的利用率,在到其他项目检查和考察期间,王德华处处留心,寻找着武汉工程处设备的用武之地。通过与项目领导沟通和自身不懈的努力,成功将伸缩式皮带机等一批设备推销出去。既解决了项目部的燃眉之急,又提高了武汉工程处设备的利用率。在王德华的带领下,武汉工程处重组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不是在施工一线,就是在去施工一线的路上。”武汉工程处的一线人员这样评价王德华。刚接手武汉工程处的时候,王德华经常前往一线,了解船舶和陆上设备的运转情况。“不与船机设备‘零距离’,就不能对船机设备实现精准管理。”王德华说。任职以来,王德华将全部心思投入船机设备的管理中去,跑遍所有的船舶和在外施工的设备,对船舶和施工作业点的情况如数家珍。

50公里,是王德华从家里到公司的距离。在夏天的防台防汛期间,他将这个距离直接缩短为50米,直接住在武汉工程处,只为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处理。

常态防台预案紧急拉动,提升警戒状态;包保领导驻点船舶,现场指导防台。王德华该带领武汉工程处践行“船舶随时待命、随时防控、有效应对”标准要求,把防台预案做到最全、应对之法练到最佳,实现应急有法、应变有案、应变有策。

夜深人静,武汉工程处经理办公室的灯光在这片漆黑中显得格外亮眼,正是这抹亮光,照亮着武汉工程处前进的道路。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
企业信箱 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