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看不见的大桥

发布时间:2016-03-15阅读次数:
人说一棵树,它的树冠有多么巨大,它的根系就会有多么深远。每一座大桥都是一株根植大地的科技树、人文树,跨越鸿沟天堑,沟通南北你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俯仰青天。树如此,桥如此,人生亦如此。
乌江特大桥,是遵贵扩容工程线上跨越乌江,连接遵义贵阳两地的一座特大型斜拉桥。该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全长958米,主跨320米,主墩高达200米,桥面宽达到37.6米。建成之后将是乌江上规模最大的一座桥。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大江长河之畔、在崇山峻岭之间,为祖国的建设事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是民族精魂所在,是国家脊梁所在。一座桥的通车典礼,就是另一座桥的奠基仪式。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二航建设者们正是秉持这种不畏艰难、不惧艰辛的奋斗精神才开创了今天的路桥建设奇迹。
桩基是扎根大地的桥魂,是看不见的大桥。乌江特大桥设计桩基163颗,耗用钢材1600余吨,混凝土20000余方。最大桩径2.5m,最大桩长63m。桩基多位于岩溶发育地质区,施工难度极大。项目全体员工攻坚克难、努力奋战三个月,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全部一类桩。
技术员刘兴,初见之时,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山西小伙儿,个子不高、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脸,透着一股子机灵活泛。他说想来学习斜拉桥施工技术,冲着这份淳朴劲儿,项目部安排他去4#索塔施工现场,负责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六月的遵义,虽不是酷热难耐,却也是烈日炎炎,让人汗流浃背。4#索塔桩基挖孔现场,机器轰鸣,灰尘土弥漫。21根直径2.5m的桩基,每天以80cm的速度掘进着,刘兴的日常工作就是下到孔底,检查孔桩的直径、垂直度、地质情况,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90多个日夜,21颗桩基,每天至少上下2遍,累计上下孔65000余米,平均每天达700多米。虽是乘着吊篮上下,却也是一份危险辛苦的活计,汗水裹缠着工地的灰尘,让人异常难受,下班后的一个热水澡是最好的解乏良方。黝黑的皮肤已经无法洗白,内心的踏实也是人生的沉淀。
混凝土浇筑更是桩基施工最艰辛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过程。为保证成桩质量,刘兴们都是从63米深的桩底跟着混凝土一路漫出来的。振捣棒的耳边轰鸣,混凝土的刺鼻气味儿,桩内幽闭的空间,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而他们中有人却连续鏖战十一个夜晚,浇筑桩基混凝土近6000余方。这份责任与坚持,正是当下时代赋予我们二航建设者的光荣与使命。
乌江河畔,水系发达,六月正是多雨的季节。在4#索塔7#孔桩浇筑时,就出现了桩基护壁渗水的险情。护壁渗水对于桩基施工来说,是极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导致孔壁垮塌,桩毁人亡。其次,如果孔壁渗水量太大,会导致浇桩混凝土离析,造成断桩的重大质量事故,其后果将十分恶劣。
项目总工吴明威,在接到险情通知后,第一时间奔赴施工一线。亲身下到桩基内部,对孔壁渗水裂隙进行仔细观察,发现该处岩层情况较好,不会造有孔壁垮塌危险。当即指挥现场技术员与工人进行堵缝处理。
受到鼓舞的刘兴与工人师傅,连夜展开了一场堵水大作战。一开始太心急,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次堵住出水,可惜适得其反,混凝土一次次被水流冲走。无奈只得改变策略,从四周向中间逐层层合围。先空出出水口裂缝,用混凝土在其四周锚固钢筋,然后等待混凝土起强度,这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最后再把堵缝钢板焊在四周预埋钢筋上堵住出水口,覆盖混凝土。水终于堵住了,天也亮了。夜晚的乌江畔江风很大、温度很低,岩隙中涌出的山泉虽不刺骨,却也寒冷,寒冷疲惫难掩攻克难关的喜悦,刘兴满意的笑了。
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搞不好马上会来一场大雨,不赶快浇筑完桩基,一夜的辛苦没准就功亏一篑。连续奋战24小时的刘兴不敢松懈,又与工人师傅一起下到孔底抽水清淤,灌注混凝土。这一下一上,十来个小时不知不觉又悄然过去。来不及休息的他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回家订婚,在外奔波几年,毕竟小伙子也26了。
我曾问他,是什么让他坚持36小时不困不倦。他咧嘴一笑,说是良心、是责任。咱铺路修桥,干的都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功德事儿,必须对得起天地良心。组织把工作任务交给咱,那是信任、是责任,咱就得努力把事情办好。
多么淳朴的二航人,正如士兵突击中班长对许三多的评语“他遇到小事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后,他抓住了参天大树。”刘兴这样的技术员,在我们项目部还有很多。他们面对每个小问题的时候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默然回首,他们建起了一座大桥。
如果说,好男儿钢枪在手,卫国戍边,让人民生活更祥和安宁,他们当之无愧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建桥者四海为家,风餐露宿,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畅通,不也是最可爱的人么?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军人最美的梦。我梦想着,有一天真正天下通达,我们也可以功成身退,不再漂泊,可以去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这或许是路桥建设者最好的结局。无情未必真英雄,舍小家为大家乃大丈夫。我曾在月夜的桥塔上拼凑出一副勉励自己的对联:
立九层高台,成万里通衢,两袖清风对明月;
登百米孤塔,观万家灯火,一片冰心在玉壶。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二航建设者们以一己之力,担天下通达之重任。行走天下,为天下行。默然而伟大,孤独又高远,看不见的大桥,看不见的国之脊梁。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