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廉政宣誓”
党员干部“廉政宣誓”,实际上是公开承诺自己会遵守与权力部门之间的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约定,表明自己已经从心理上认知和同意权力部门的这一要求,从而建立起与权力部门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
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心理的驱使,因此,当权力部门和公务员之间建立起这样一种心理契约之后,在行使权力时,就会更多地考虑到契约的要求,谨慎用权。有了这种宣誓,至少在心里面有了一个警示,以后真的遇到什么事情,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宣誓过‘不贪污’,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心理契约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尽管它并不能从根本上遏止腐败,它本身也是容易被破坏,但它还是有利于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他们对权力产生庄严感和使命感,从而坚守廉洁的阀门。
显然,在当前的反腐形势下,如果说加强制度反腐属于着眼外部环境,那么,通过“廉政宣誓”强化心理契约的建立,则是促使党员领导干部从内心警醒,明确自己应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同样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是要避免“廉政宣誓”流于形式,使之更加规范、有效。
二、宣誓誓言誓言
我宣誓:我是一名国有企业干部,我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无私奉献;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权力;恪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滥用权力;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当好群众的公仆。”
三、廉政宣誓的意义
廉政宣誓这道风景,好就好在各级领导干部向人民群众鲜明地表达了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坚定决心。一名官员廉洁与否,除了受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就是看其有没有廉洁的决心,能不能修身养性,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什么在同样的制度环境下,有的干部清如水洁如玉,能够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而有的干部却大肆贪污受贿,误党祸国殃民呢?关键在于其有没有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坚定决心。所以,廉政宣誓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领导干部敢于表白自己要廉洁自律。
廉政宣誓这道风景,好还好在各级领导干部勇于让新闻媒体、人民群众来监督自己的行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那么,由谁来监督官员权力的行使,又如何监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新闻媒体、人民群众来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以与记者见面等形式,发表自己的廉政誓言,并通过媒体公之于众,不仅对自己是一种鞭策,也为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廉政宣誓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廉政宣誓的现状
廉政宣誓作为国际上反腐败的一种有效举措,在我国刚刚起步,现在只是“上行下效”,还没有成为一种成文的制度。不过,我们党和国家的反腐制度,从来都是总结实践经验得来的。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从此,一些地方党委领导班子也开始向同级党委全委会述职和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十七大新修订的党章,顺理成章地将这一经验做法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推而论之,廉政宣誓将来“升级“为反腐制度,也是可能的。到时候,它就不仅仅是中国政治的一道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