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这个故事,可以进行多种解读,其中之一,是意在提示人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你会创造更多惊喜和机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如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终有一天会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由此,想起质量管理,也很有现实意义。近年,商品质量问题引起民众较多关注,尤其是涉及诸如食品、医疗等民生领域的产品质量问题,更触动公众敏感神经。某些食品屡被曝含有致癌物质,消费者胆颤心惊,谈“食”色变,甚至引发过度心理恐慌,造成对相关行业产品整体质量信任危机。少数不法商家为了一己之利,置法律不顾,漠视社会责任,制造和销售伪劣产品,坑害了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最终栽倒在自己手中,付出昂贵而沉重的代价。 在施工行业,国家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要求高,奖惩严厉,但质量事故仍不能避免。一些施工单位因质量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例如,2007年8月,湖南凤凰县在建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坍塌,造成22人受伤,64人遇难;2010年1月,昆明在建新机场立交桥在浇灌过程中倒塌,造成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这些工程事故,剖析原因,不难发现,均是少数人责任意识淡薄,疏忽职守,不精益求精,只求得过且过,抱着侥幸心理,降低了质量标准,才造成惨重后果。 据权威统计资料表明:88%的质量事故是人的失误造成的,而责任感缺失是造成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交通建设事业关系人类福祉,施工质量优劣更关系到百姓生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是每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奠基石,为企业做好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是每个员工应尽的个人责任。任何一名员工的质量行为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细节出问题,都会给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因此,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就是质量的保险栓,质量就是责任的结晶。 在工程领域,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每名参建人员都是质量责任主体,只有每个人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建设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参建人员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才能主动工作,按章操作,落实质量责任制,杜绝“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能落实在行动上”现象;只有具备了高度责任感,才会迎难而上,未雨绸缪,碰到难题不逃避,出了问题不推卸,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克服质量管理缺陷,杜绝“干惯了,看惯了,对质量通病习以为常”现象;只有具备了高度责任感,才能自觉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质量管理能力,积累经验,不断推进质量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顾客的信赖。 质量就是责任。人人尽了一份责任,就会牢牢把握质量关,铸造时代质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