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奋斗

发布时间:2009-05-31阅读次数:

 

    5月13日下午18时,中交二航局郾城制梁场会议室内掌声雷动,欣喜的笑容洋溢在每位与会人员的脸上。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一段稍纵即逝的时刻。但对于郾城梁场和全场员工来说,却是个极具决定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是段让人激动、感慨和难忘的时刻。就在这一天,全许办铁路专用产品审查部对郾城梁场为期3天的国家生产许可证取证审查圆满结束;就在这一刻,审查组组长陈晓东宣布:“通过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审查组认定,否决项为0;严重不合格项为0;一般不合格项11项;平均得分85.9分;结论:合格。郾城梁场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同意颁发国家生产许可证!”。至此,郾城梁场成为了石武客专全线22个梁场中第7个成功通过认证的梁场,标志着郾城梁场正式进入箱梁批量生产阶段,宣告梁场前期的各项工作已经夺取阶段性胜利!全场员工围绕取证连续2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昼夜鏖战终于摘得累累硕果,进场以来为之奋斗了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工作终究换来丰厚回报。
    可能会有很多人对梁场员工在取证通过后的雀跃感到困惑——拿个生产许可证有那么令人激动么?三公司人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了河南,来到了郾城,并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让人永远难忘的铁路建设特殊标准。
    回顾整个取证准备工作的历程,一路走来一路坎坷,唯有置身于其中,才能体味其甘苦。今天的阶段性胜利,既有梁场全员的齐心拼搏,更有公司上下的鼎力支持。征地拆迁、试验室验收、搅拌站投产、首孔梁浇筑……一个个关键节点的顺利完成,都在一点点的为取证积蓄着力量,都是取证道路上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一、措施强力 推征迁
    征地拆迁是铁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是铁路项目施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开门红”的必要前提。郾城梁场场区征地面积为213亩,办公生活区征地面积为27亩。10月15日先期人员进场后,为尽早实现破土动工,项目部对征地拆迁工作给予了足够高的重视,迅速成立了由梁场书记张勇亲自挂帅的专职外协办,专项负责征地拆迁及电力安装等事项。在征迁工作进程中,遇到了受经济利益驱使的村民百姓、黑恶势力、甚至个别地方干部的种种阻挠,对此,外协办相关人员分村、镇、区三个层次分头展开相关工作,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利用多方社会资源,摸排各种人际关系,认真梳理各类线索,权衡各方利益得失,采取攻心、收编、整合、互冲、打击等多种手段,层层分化、瓦解地方矛盾。采用人盯人战术,到国土局“蹲点”,在政府部门“办公”,迂回施压、几经较量,抓住时机先后与当地政府、国土局、电力部门迅速签订了临时用地、用电等关键合同,把整个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梁场、办公生活区用地先后于11月10日、17日顺利拿下,从而确保了后续工作的全面铺开。
    二、紧锣密鼓 抢临建
    石武高铁郾城梁场是三公司的第一个铁路项目,首次直面“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的铁路文化,“缺经验、少人才、多头绪”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先期人员跑步进场后不等不靠,在场长杨志刚的带领下,所有参建人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梁场前期策划方案逐步得到具体落实,进度一直走在计划工期前面。实施过程中,我们拓展思路,充分利用公司、局及社会资源,到已建梁场观摩学习,请各方专家传经送宝,迅速确定梁场建设大思路和施工主方向,确保不走弯路。全场员工带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必胜信念,精心组织、昼夜奋战,克服了冬季施工、春节影响等不利因素,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到今年2月15日实现了试验室、搅拌站、制梁台座、存梁台座、运梁通道、场坪、门机、模板等全部完工。自2008年11月10日正式动土施工仅用时3个月便完成了梁场所有大临建设,而正常情况下,梁场筹建需要6个月的时间,我们足足提前了2个月!为后期施工赢得一个相对宽松的局面。在08年底全线22个梁场综合评比中,郾城梁场综合得分位居前六,为整个6标赢得了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由三公司负责组织筹建的本标段中心试验室从2008年11月10日开始筹建到11月26日顺利通过业主与监理的共同验收,专家们对短短15天内完成从建房到仪器设备的购置、装配、标定,再到建立相应的质保体系和检测工作流程的高效率给予了高度评价。整个中心实验室房屋面积达600m2,仪器设备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试验室设有土工室、集料室、砼操作室、力学室、胶材室、计量室、砼耐久性室、静载装置室等。一个工地试验室有如此规模、设备仪器如此先进、各功能室配备如此齐全、筹建速度如此之快在局内实属少有。
    2008年12月19日,郾城梁场三套HZS-120搅拌站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全部完成了安装调试,先后分二次通过业主、监理的验收正式投入使用。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生产能力,梁场领导研究决定采用多点作业分块拼装的安装、调试两工序形成流水作业的方案,在设备制造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由设备部门组织人员分成四个拼装小组克服严寒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加班加点进行现场拼装作业,第一次2套于12月8日、第二次1套于12月19日按期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和取证工作并具备砼生产能力,得到了客专公司的充分肯定。
    三、稳扎稳打 争先进
    来到石武高铁之前,三公司没有一人真正参与过铁路项目的施工,进入郾城梁场之后,全场员工秉承了三公司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精神,精诚合作、攻坚克难,逐渐站稳了脚根。2009年2月24日,经过近6个小时的不间断作业,郾城梁场成功浇注了首孔箱梁,该箱梁跨度为31.5米,梁面宽12米,梁高3.05米,钢筋用量约60吨,箱梁总重量达900吨,共浇注混凝土330立方米。这个日子距开工仅历时132天,比局内同类梁场整整少用了2个月的时间! 郾城梁场共承担了石武高铁6标段全部491孔箱梁的预制和架设任务,首孔箱梁的成功预制成为了郾城梁场从建设阶段转入生产阶段的重要标志。2009年3月18日,郾城梁场又成功实施了首孔箱梁场内搬运,通过铁路桥专用900吨搬梁机将首孔箱梁由制梁台座成功搬运至存梁台座,至此,郾城梁场的箱梁预制进入了正常的流水化施工。从试验室、砼搅拌站一次性通过验收,到首孔梁成功浇筑,再到箱梁场内顺利搬运,郾城梁场的建设步伐一直走在了全线22个梁场的前列,得到了客专公司领导的一致首肯。
    四、初试锋芒 显实力
    局级投产鉴定意义重大,这是取证前最重要的核实工作,只有通过局级鉴定才有资格进行部级取证现场核查。2009年4月26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组一行六人对郾城制梁场进行了局级投产鉴定,经过专家组一天的核查,对梁场的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较高评价,鼓舞了梁场全体人员的士气;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对核查组给出的改进建议,梁场上下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进行落实整改,力争以最优的状态迎接国家生产许可证取证核查。正如场长杨志刚所说的那样:在没有把生产许可证拿到手以前,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是尚待判定的,之前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可以束之高搁的,梁场的所有员工要不骄不躁、扎实工作,为迎接取做好一切最优准备。
    五、群策群力 创佳绩
    铁路桥简支箱型梁是国家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制梁企业只有在取得国家级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产品销售和批量生产。为核实申证单位是否具有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国家专业质检部门要组织高标准的技术队伍对制梁企业的基本情况实施全方位实地核查,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确认各项条件均符合有关要求后,方可发放生产许可证。由于简支梁是铁路桥最为重要的预制构件,且取证审查工作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是否允许制梁企业正式投产,整个审核过程异常严格、细致,苛刻程度远在铁道部信誉评价之上。对于梁场而言,接受取证审查不仅是实现大批量工厂化生产的必备条件,更是对梁场技术、生产及管理水平的大验收、大检阅。虽然在取证之前接受过北京锦岩路通桥梁咨询公司对梁场的取证资料检查和讲课,也顺利通过了局级投产鉴定,但郾城梁场的每位领导和员工对此次审查都不敢有一丝怠慢。
    自从首孔箱梁成功浇筑后,梁场就制定了严谨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钢筋下料以毫米级控制、钢筋绑扎全部在固定的胎具上进行、钢筋半成品的吊装入模更是利用2台50T门机和专用的钢筋吊具;模板拼缝均控制在1mm以内、平整度每米不超过2mm、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偏差几乎为零、模板外观尺寸偏差全部在5mm以内;箱梁混凝土特殊的性能要求、6小时内连续浇筑完毕、成品梁超过24小时的蒸汽养护、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实现的箱梁搬运以及检验箱梁质量的静载试验。
    持续二个多月无数次的资料整理,几乎每天晚上的深夜加班,公司接二连三的派员支持,每两天就是一个通宵的夜间施工,数十位技术管理人员埋身于施工现场紧张而又忙碌的身影,五百多人的协作队伍汇成的施工场景,亲身感受到的施工快节奏。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取证要求的11孔成品箱梁几乎以毫米为单位进行尺寸测量和外观修饰,可以想象,梁场全体员工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心血。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梁场员工在听到取证审查顺利通过之后的那种激动和感概,想一想刚进场时兄弟公司的那句调侃——取证?每个人先脱层皮再说吧!恐怕现在不会再有人把这句话当成是一句戏言。我们本着虚心好学的态度、穷根究底的精神、勤学好思的作风从一片空白到满怀收获,一路劈荆斩棘走来;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百折不挠的精神、敢于争先的作风从茫然无知到驾轻就熟,日趋完善化茧成蝶。我们兑现了承诺:不留缺陷、不留遗憾、不当罪人!
    近年来,我公司一直以沿江靠海的水工码头、船坞、船闸及路桥等项目为主导,在水工领域占据着局内重要位置。高铁时代的到来无疑给三公司扩大施工领域、增加营销份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但要在高速铁路这样一个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绝非易事,高铁文化中末位淘汰的残酷机制让进入这一领域的任何“路外单位”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三公司也不例外。然而三公司人“吃苦耐劳、善打硬仗、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次取证历程完美地展现出来。取证审查的顺利通过,是对郾城梁场全体员工倾心付出的最大回报,也是对三公司首个高铁项目管理工作的最好评价,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的士气,激发了全场将士的斗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发扬三公司的优良传统,踏实进取、团结一致,为在高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努力奋斗!继续谱写三公司快速发展的华美乐章! (武超群)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