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一线风采

首页 企业文化一线风采

致敬先模 | 匠心筑梦资江畔 奋斗不止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5-05-05阅读次数:

在益阳资江奔涌的浪涛声中,近十年来,一座座城市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俯瞰青龙洲公园绿树如茵,眺望青龙洲大桥横跨两岸,抚触三国文化走廊感悟历史厚重。负责益阳资江风貌带项目这一益阳市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的正是马威。


益阳片区项目负责人马威,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扎根潇湘大地施工一线,以“择一业而终其生”的执着信念,将劳模精神如同钢筋混凝土一般,浇筑进城市发展的脉络,谱写着新时代建设者的奋斗篇章。


2017年,在外历练八年多的游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益阳。来到益阳资江风貌带项目不久,马威便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迎宾东路提质改造。项目全长2.8公里,要力争在45天内竣工,以迎接全国首届生态农业·智慧农村互联网大会,是块极难啃的“硬骨头”。与此同时,业主代表提出了一个顾虑。“这条道路是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封闭施工肯定会大大阻碍交通。”


面对来自居民出行、紧迫的工期、严格的质量要求、严峻安全管控等多重困难考验。马威选择迎难而上、逐个击破。


经反复磋商,他成功说服项目部摒弃了封闭式施工方案。现场施工作业和车辆运输的空间“捉襟见肘”,他便安排安全引导人员、修建便民通道,以保障居民出行和安全生产。


“我们辛苦一下,老百姓方便许多。”马威鼓励大家道。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现场施工协调中,统筹安排各工作面班组作业的时间、顺序,带领工区管理人员和队伍工人晴天抢干、雨天巧干、晚上挑灯干。组织召开每日进度碰头会,尽力挖掘和调动各方潜力,全力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启自我“白加黑”模式。白天在现场来回奔波协调,晚上查阅图纸、复盘工作、夜查工地,在保证后方技术方案与前方施工进程及时对接的同时,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随着一个个施工难题的攻克,最终带领项目团队圆满完成迎宾东路所有施工任务。马威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各方的认可,当大家都在赞扬他身上的那股拼劲时,他看着媒体报道的全国首届生态农业·智慧农村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笑笑说:“能够铺宽家乡乡村振兴道路,值!”


2019年,马威带领团队又投入到益阳市城区跨越资江两岸、沟通南北的第5座大桥——青龙洲大桥的紧张建设中。作为益阳市第一座悬索桥,也是市区西关锁钥,城乡交通枢纽,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该桥梁恰恰也是公司在益阳打造的一张重要“名片”。马威摩拳擦掌,决心一定要交出一张满意答卷。


“在抢抓工期的同时,大桥建设的质量更要精益求精。”总重9600吨的大桥钢箱梁,顶推距离达600米,顶推时最多需要24台1600吨顶推设备。庞然大物每次前进却只有33厘米,每进一步都要有极高的推进和顶升精度。


“误差必须要控制在1毫米以内”,马威时刻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强调,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马威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质量管控体系,始终坚持每个检测环节,每道施工工序严格遵照规范标准,不得有一丝一毫纰漏。


马威的这份较真劲儿也体现到了科技上。“多一份科技,多一份安心。”在青龙洲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他带领项目团队采用首创的工厂预制桥面板加现场浇筑接缝的工艺,从结构、材料、设计指标、设备、工序、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优化UHPC配合比、浇筑和振捣工艺改良、模具改进及拆卸工艺创新、配合专用预制板吊具、采用混凝土高温蒸养系统等,总结了成套的施工工艺,既有利于质量控制和施工进度的把控,又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


“不光是产品质量要保障,管理工作也不能落下,凡事都要多较真1毫米。”在马威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扎根益阳,广泛参与各区县项目建设,已经参与科研立项课题2个,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其主导参与的《超高性能轻型组合加劲梁自锚式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6月,青龙洲大桥顺利通车,为改善益阳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助力经济腾飞,插上了强劲翅膀。


从迎宾东路的沥青余温到青龙洲大桥的璀璨灯火,从文昌广场的人间烟火到山岭项目的穿云破雾,马威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2024年“马威精益管理党员示范岗”成功入选中交集团党员示范岗创建岗位;2025年,马威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时,这位晒得黝黑的汉子望着资江上的粼粼波光感叹道:“看着图纸变成风景,荒岛化作乐园,就是建设者最大的幸福。”“把家乡建设好,就是给父老乡亲最好的礼物。”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奋斗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