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东岸,春风漫卷。长沙市恰同学少年广场自今年春节正式开放,人气不断攀升,成为了当地红色旅游必去的新地标。“我们来到这里,不仅能饱览橘子洲头的风光,还能与青年毛主席雕塑来一张跨越百年的合影,收获一条最满意的‘朋友圈’!”来自安徽的游客老张兴奋地说。
当“打卡”成为游客们的旅行刚需,当“追寻历史”成为文化发展新宠,这座由二航局承建的广场,成功为长沙红色旅游资源植入“网红基因”,让革命故事从史料中“走出来”,在社交网络上“火起来”。
恰同学少年广场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地段原名“红辣椒广场”,因与橘子洲头毛主席青年雕塑隔江相望而备受游客青睐,但同时也因缺乏服务配套设施、红色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游客体验不佳。2024年9月,根据长沙市文旅发展规划,二航局承接了恰同学少年广场文旅项目的建设任务,并克服市中心协调难度大、施工时间受控等问题,4个月内便完成主体施工,并与当地文旅单位及建设单位不断沟通和完善项目细节,尽最大可能地为旅客们提供有质量、有温度的旅游体验。
这里是全国红色文化爱好者的精神加油站和长沙市接纳各地游客的“会客厅”。步入广场,游客们便可通过通透的观景面瞻仰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塑。而广场之上的青年伟人游泳纪念平台、长沙市老火车站候车廊架等景点,则分别再现了青年伟人“到中流击水”的雄健身影,以及“1918年赴京”的历史场景,成为了激励每个驻足者的精神灯塔。
对于二航局项目负责人徐权来说,如何将红色基因与现代体验巧妙融合,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红色体验空间,是项目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说:“长沙是一座红色之城、网红之城。我们仅改造升级红色旧址还不够,还要用年轻游客喜爱的形式和巧妙的设计,让他们在拍照发圈时自发地传播红色精神。”为此,项目团队在游客服务驿站的设计建设中下足了功夫:广场主体建筑采用红砖砌筑的民国风格,与长沙近代历史建筑风格遥相呼应,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打卡;一楼文创区展示出售的“毛泽东诗词书签”“青年伟人雕塑”等数10种红色文创产品,造型精美,成为游客爱不释手“抢手货”;在二楼换装体验区,游客们换上民国学生装、工农服饰等特色服装,站在驿站专属的望江通廊和观景看台,拍一张民国风留影……“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我们都要让游客能以最佳视角欣赏橘子洲头的景观,沉浸式感受青年领袖的风采。”徐权说。
夜幕逐渐降临时,诗词廊架的光影、江雾中若隐若现的雕塑,以及广场上热情不减的游客共同构成了湘江东岸的独特风景。一群刚结束打卡的大学生围在一起,手机屏幕的荧光映照着他们兴奋的脸庞。当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年轻态”在此刻交融,红色文化的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