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热浪滚滚,福州气温屡破35℃。对于中交二航局福莆宁项目明挖段一线建设者而言,灼人暑气下的舒心作业曾是萦绕心头的现实难题,也是项目党支部时刻牵挂的心头大事。随着“防暑降温三级保障体系”全面落地,如今的高温施工一线涌动着别样清凉与暖意,为挥汗奋战的建设者们筑起了坚实的夏日防护屏障。
“张师傅,快到遮阳棚里歇歇,吹吹空调扇,啃块冰镇西瓜解解暑!”正午时分,安全员陈爽朝着正在地连墙钢筋笼施工的产业工人张师傅挥手喊道。不远处的施工现场,蓝顶遮阳休息棚格外醒目,桌上切好的冰镇西瓜,鲜红果肉渗出凉意。“以前顶着大太阳干活,没一会儿就头晕眼花,现在有了这‘避暑小站’,喝口水、乘个凉,歇够了再干,效率反而更高了!”张师傅擦着额头的汗珠,语气里满是轻松愉快。
这处遮阳休息棚正是福莆宁项目“防暑降温三级保障体系”的一级保障。针对夏季高温,项目部在现场6个作业区域全覆盖设置遮阳休息棚,每个棚内配备空调扇、桌椅,并定时供应冰镇西瓜等解暑食品。项目工会负责人袁爱堂介绍道:“我们算过,冰镇西瓜每天消耗近200斤,成本仅需一两百元,但这能让工友兄弟们和现场管理人员在炎炎烈日下有个歇脚降温的地方。”
当一级保障为一线工人筑起“物理降温”的第一道防线时,二级保障则从“饮食补给”端送来清爽凉意。走进项目食堂,后厨王大姐正忙着搅拌冰爽绿豆汤,不锈钢桶里的汤汁冒着丝丝凉气。“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熬,一天要煮三大锅,再配上薄荷茶、酸梅汤,总共能供应300多升呢!”食堂管理员李大姐指着墙边整齐摆放的保温桶介绍道。不仅如此,项目部还在工地大门旁的绿荫处设置了“防暑药品角”,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一字排开,旁边贴着“防暑小贴士”,提醒大家及时用药预防中暑。“现在每次进工地,顺手拿瓶绿豆汤,再带两瓶藿香正气水,心里特别踏实,”施工员王豪边说边将药品塞进工装口袋。
如果说前两级保障是“被动降温”,三级保障“高温作业轮班制”则是从制度层面实现了“主动避暑”。项目安全总监闫骥翻开《高温作业排班表》,表中详细标注着各岗位的作业时段:“以前部分工序需连续高强度作业,工人容易中暑,现在我们把连续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安排轮班休息,还调整了作业时间,主动避开11点到15点的高温时段。”钢筋工班长老王对此感受颇深:“现在干一阵就能歇一歇,喝喝水、擦擦汗,身体状态好多了,大伙儿干活也更有劲头了。”
这套环环相扣的保障体系,如同三张细密交织的“清凉网”,织就了项目夏季施工的安全屏障。数据显示,自体系实施以来,福莆宁项目中暑病例较同类型工程减少85%。这一显著变化让项目经理罗利平欣慰不已:“我们算过一笔‘安全账’,少一例中暑,既减轻工人身体负担,又能保障施工进度。事实证明,这套体系既温暖了工人的心,也稳住了项目进度。”
夕阳西下,热浪未退,福莆宁项目建设现场依旧热火朝天。遮阳棚内,工人们捧着西瓜谈天说地;食堂门口,后勤人员忙着为日班工人打包清凉的绿豆汤;施工现场,带班班长依照轮班制度有条不紊地调配作业。这些生动场景,正是“防暑降温三级保障体系”为项目建设增添动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