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航局乃至交通建设行业,说起王贤成,大家很容易把他同军山长江公路大桥联系在一起,作为项目经理的他曾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多项技术在国内领先,创造了建桥史上“军山速度”。
“军山速度”是王贤成和他的团队高质快速建桥施工的一个代名词,它包涵着强化项目管理、创新施工工艺、采用先进设备等多重含义。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京珠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特大型桥梁,也是湖北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迄今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一项跨世纪交通工程。军山大桥为1998年12月30日开工,是五跨连续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全长4881米,主跨460米,主塔高163.5米,主桥桥面宽33.5米,桥面宽度居全国已建和在建桥梁之最,属国内在建工程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大型桥梁。在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施工过程中,王贤成和他的团队对一系列施工装备、技术和工艺进行大胆创新,采用异型双壁钢围堰拼装下沉技术和下行式架桥机等新的工艺和设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实现了将项目建成“内在质量优、外观形象美、科技含量高、环保功能强、文化氛围浓”的精品工程的目标。2001年11月军山大桥通过交工验收,标段优良率均为100%,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
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是王贤成同志主持的又一项代表性工程。该项目于1995年9月启动建设,一期工程97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行。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由靠船栈桥及引桥两部分组成。码头栈桥平面尺度长205米、宽30米,分前后方平台,宽度分别为16米和14米,前方平台桩基采用φ800mm钢管桩,后方平台桩基采和钢筋砼预应力方桩,面板采用迭合板。引桥长892米,宽12.5米,上部结构采用跨径30米的后张预应力钢筋砼Ⅰ字型梁和跨径为13米的钢筋砼T型梁,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方桩。设计靠船吨位为2.0万吨级兼顾3.5万吨浅吃水运煤船。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1998年获得交通部优质工程。王贤成同志本人也被常州市建设指挥部授予“建设功臣”称号。
2003年,王贤成同志调任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在这家集工程设计、科研与技术开发、工程质量检测、工程监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设计单位开始了他新的事业。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任伊始,王贤成就提出了立足局内市场,面向局外市场,大力开发局外市场,“做大做强武港院”的发展思路。7年来,他在武港院留下了值得铭记的发展轨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从2003年的硕士5名、本科49名,发展到2009年的博士4名、硕士56人、本科85名;产值从2003的1400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2亿元;经营合同额从2003年的1971.4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2.57亿元。
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不仅是产值规模的扩大,还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实力。王贤成同志利用武港院在施工技术服务、新材料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紧贴二航局施工需要,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并不断提升科研发展平台。2003年成立了“中港集团桥隧技术重点研究室”,2007年4月实验室通过交通部关于“十一五”第一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认定,2008年被湖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武港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中交集团、二航局科研课题,其中许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对工程的建设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注重规模的快速扩展和效益的不断提高。王贤成十分重视开拓局内局外两个市场,将为二航局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与开拓局外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使公司的产值、利润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武港院的经营合同额、产值、利润均实现50%的复合增长。在王院长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同心协力,一方面加大了对二航局技术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南京三桥、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等局重点项目的技术攻关,近年武港院几乎参与了二航局全部大中型桥梁及铁路工程的临时工程设计、温控、材料试验等,并为所有大型桥梁主塔提供了液压模板,为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开拓局外市场,逐步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经营板块、广州珠海为中心的华南经营板块等。在此期间,在他的领导下,武港院努力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底取得公路养护一类资质,2004年顺利承揽了汉宜高速公路和黄黄高速公路养护任务等主要项目,成功进入新的市场。同时,大力探索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模式,2005年成立了模板公司负责液压模板的产业化,2006年成立新材料公司负责新材料技术的产业化工作。2008年武港院利用水运工程(全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的契机,成功切入设计施工总承包市场,承揽了“池州港江口港区二期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任务”。2009年,武港院又高起点进军海外市场,承担了斯里兰卡科伦坡外环高速等一系列海外项目的设计任务。
企业的发展外靠经营、内求管理,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王贤成同志都尝试引进新思路、新机制,将夯实内部管理、追求卓越绩效作为树立品牌、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担任武港院院长后,在这样一个智力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王贤成同志将强化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大胆尝试新的管理思路和用人机制,极大调动了广大科研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业绩与薪酬、荣誉紧密挂勾,对于有重大贡献的研发人员实行重奖重酬,或尝试合同薪酬制,以充分发挥研发人员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制度,不断优化考核办法,形成“勤者上、懒者下”、“能者进、庸者出”的局面。
乘风破浪改革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新世纪市场的巨浪,向着百年二航的伟业,王贤成和他领导的团队必定像鲲鹏一样展翅高飞,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