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 2010年第21号,发布《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该标准自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S202-1-2010。本规程主编单位为武港院,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7月,我院向交通部申请《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立项,2006年5月获交通部批准,由我院负责承担本《规程》的制定工作。获批准后,我院随即成立规程编写工作组,开展了本《规程》编写的工作大纲制定和修改工作。2007年3月11日,由交通部组织,在武汉召开了《规程》制定工作大纲专家审查会,会议邀请了10位国内水运工程行业知名专家对工作大纲进行审查,形成了工作大纲送审稿。2007年4月9日,交通部水运司批复了《规程》制定工作大纲。
2007年4月开始,编写组依据经批复的工作大纲内容和分工开始了规程条文的编写制定工作。在2006 ~2007年之间规程编写组开展了广泛的工程调研工作,调研三峡大坝、苏通大桥、白沙水库工程、株洲船闸工程、金塘大桥、京杭运河宿迁三线船闸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三期等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情况。
规程编写工作组召开多次内部讨论会,对规程初稿进行了逐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08年12月1日至3日,规程组全体成员在武汉召开了规程编制工作会,讨论了前期形成的规程征求意见稿初稿,对各章逐条文字及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规程》(征求意见稿)。
2008年12月,编写组对《规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整理,并发给21位国内水运工程方面著名专家征求意见。主编单位于2009年3月底完成了送审报告编写,形成了送审文件。
2009年11月9日至10日规程编写组协同交通部水运司领导在武汉召开了“指定成果送审稿审查会”,逐条推敲讨论了送审文件,“送审稿”通过了规程部审会。2010年3月3至5日,《规程》召开总校会,完成最后定稿工作。
2010年7月18日,交通出版社在南京组织本行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本规程的培训。会上秦明强同志对《规程》进行宣贯,其主要介绍了规程编制的背景、目的,编制思路和内容解析,重点对规程中的条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规程》内容是我国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的总结和成功经验的提炼,是我们多年优势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裂缝控制优秀的成果转化,反映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成熟技术,代表了国内当前的技术水平。《规程》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并针对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将一些先进、成熟的裂缝控制技术纳入《规程》中,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这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规程》的制定,使我国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有据可依,对指导和规范水运行业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规程的制定能有效保证水运工程建筑物安全、适用、耐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