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多功能中水系统助力绿色施工

发布时间:2017-09-27阅读次数:

伴着轻微的嘶嘶声,二航局建筑公司中交城项目施工现场下起了“毛毛细雨”。水雾均匀地飘散在空气中、洒落在工地上,现场空气湿润,清爽宜人。原来,项目部的智能喷淋系统又到点“开工”了。只见水雾从灯柱两侧的喷头匀速喷出,在阳光的照射下映现出美丽的彩虹。

沿着项目部西大门道路走进施工现场,两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映入眼帘。小小的路灯竟然暗藏玄机。原来,灯柱不仅负责发光,还要兼顾喷淋。在灯柱的两侧安装有喷淋支管,连接喷淋头,止扬尘的水雾便是从这里面喷出来的。

“这可不是普通的自来水哦。”安全员神秘地跟我说。看我一脸疑惑,他告诉我,喷淋用水全部来自于中水系统。

原来,中水回用是项目部绿色施工中的一大特色。项目部在临建区及生产区均设有环形雨水沟,一到下雨天,多达90亩的区域就是一个大型的雨水收集器。雨水顺着环形沟流进中水池中,经过三级沉淀和过滤处理后,储存到清水池中,由水泵加压供水。除了天然的雨水,基坑排水与洗车废水也在收集的范围之内。

喷淋系统由软件控制,喷淋时长、间隔都可以随意设定,不另需人工操作。而且,这套智能系统还可以设定多个套餐,喷淋次数与间隔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随意切换,既可以保证降低扬尘,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项目部门口设有PM10和PM2.5检测器,上面显示的数据比天气预报软件上的要小得多。

“这样一套系统,我以前见都没见过。”来自技术质量部的张先辉感叹道,他以前在别的建筑公司工作时,很少有项目能做到这样环保。

项目部还算了一笔账。据统计,近30年来,武汉市年均降雨量为1269毫米,以6-8月居多。根据项目部中水池的容量,每年可收集雨水65吨,再加上三级沉淀处理的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中水回收的利用率可达70%-80%。三年下来,初步估算可回收利用水资源330吨以上。

“我们算了一下,喷淋系统用水量很少,如果中水系统只供喷淋用水,那真是资源浪费。”黄鑫说。于是,项目部集思广益,将“单打一”的中水回用改成了多功能环保系统。除了绿化灌溉、洗车场补水、冲洗车辆外,中水系统还可以为卫生间提供用水。

据悉,绿色与智能是中交城项目部建设中的重要主题词。除了喷淋系统外,项目部还有可移动的雾炮和洒水车,可根据需要随时投入“战斗”。此外,项目部还在暂时没有作业的土地上遍铺防尘绿网,“黄色工地”俨然成了“绿色工地。”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