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夜幕降临,随着最后一批钢板在常熟港完成清关,由中交二航局双柳港保障的湖南湘钢集团449.216吨钢板物资提前4小时交付国际客户。中交二航局双柳港凭借全天候 “船舶随靠随卸”的卓越服务能力、智慧化的车辆流线管理以及定制化的装卸解决方案,彰显了现代化港口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实力。
央企担当 锻造应急服务利刃
2月20日,中交二航局双柳港紧急接到来自客户湖南湘钢集团的服务需求:需在12小时内完成130块、总重 449.216吨与政策关联钢板的装卸及短倒作业。湘钢集团生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物资若无法在政策缓冲期内完成交付,客户将遭受高额损失。”面对常规运输周期与政策窗口期之间的巨大差距,中交二航局双柳港迅速启动应急保障机制。通过与多方积极沟通对接,精准锁定在途物资,并提前完成泊位调度、设备调试以及交通流线规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智慧调度 多方协同提升效率
港区负责人庞利宝表示:“我们联合入园企业湘钢洪盛物流,第一时间组建工作小组,要求调度人员实时跟踪钢板动态,协调其他船舶到港时间,为这批钢板开辟‘快速通道’。” 通过灵活调整其他船舶靠泊计划,专门腾出2号泊位作为钢板作业专区。同时,对场内车辆动线进行优化,设置多条专用短倒通道,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
2月24日,首艘载货船舶如期抵达码头,港区运营团队与湘钢驻港团队严阵以待。门机司机与码头指挥默契配合,一船船钢板被精准吊装到货运车辆上,随后运往后场,一场争分夺秒的码头“接力赛”正式拉开帷幕。
服务赋能 化解企业核心难题
“我们为湘钢开通了‘三专绿色通道’”,通过“专用泊位+专业团队+专属设备”的定制服务,能极大地提升整个物流效率。港区现场生产负责人高才介绍道。为最大程度压缩作业时间,湘钢驻港团队在船舶靠岸的第一时间便迅速登船。整船319块钢板层层叠放,错综复杂。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精准甄别并标记出其中与政策紧密关联的130块钢板。与此同时,门机司机按照既定吊运顺序,有条不紊地对吊起的钢板实施分类操作,将关联钢板直接装车,其余钢板则规范暂存于码头指定区域。
得益于长期与湘钢集团的深度紧密合作,码头一线作业人员对钢板吊装工艺极为娴熟,在分拣、吊装与分类的同步操作下,每小时可卸货144吨钢板。园区内,多台短倒车辆有序排列,依照规划好的交通流线,第一时间将卸船钢板运送至园区堆场,进一步压缩场内周转时间。
堆场内,湘钢驻港团队精准识别合同批次,操作港区提供的专用磁盘吊设备对钢板进行分拣与装车。经过九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各单位紧密协作、全力以赴,顺利完成了130块钢板的装卸、分拣与发运工作,为后续出海赢得了关键战略先机。
“这不仅是应急保供,更是服务模式的革新。”港区负责人庞利宝表示,港区已构建起“1+N”定制服务体系,能够为入园企业提供涵盖码头装卸、后场仓储、港区物流、贸易合作等在内的全链条服务,助力多家入园企业的重点客户成功化解供应链危机。
当下,中交二航局双柳港正逐步将此次应急服务经验转化为 “五极” 标准体系(极速响应、极致效率、极优方案、极简流程、极暖服务),持续增强对产业链的支撑能力,。以央企担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构建新洲区新发展格局贡献坚实的港口力量。(作者:王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