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这个坡度误差1度。”在融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安监部长国利标手持坡度尺,目光专注地测量1号楼基坑边坡,同时向栋号长谢家乐反馈检查结果。阳光照在他军绿色的斜挎包上,在青灰色的喷砂层前格外显眼。这个看似普通的工具包,却藏着保障工地安全的“秘密武器”。这个工具包是项目为安全员配备的,现在已经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亲密搭档。
作为科班出身的项目安监部长,国利标深知“安全无小事”的道理,量变积累到临界值就会产生质变。不久前,项目部结合现场施工环境,按年度计划开展了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活动。演练中需要模拟作业人员在未充分通风检测的情况下,单人无防护措施进入地库有限空间作业的情境。在编制方案时,国利标不禁在想:演练应尽量接近实景,在实施救援之前,需要表现对有毒气体浓度进行检测。若是在施工时真的遇到此类情况,安全员都不带检测工具,岂不是延误救援,又如何保障现场安全施工呢。
按照这个思路,作为安监部门光有一些基础工具,远远不能满足现场的需要,还得补充一些必要的检测器材,确保面对紧急情况时有靠谱的帮手。于是,国利标在纸上列出了一些安全检查工具:测距仪,游标卡尺、……国利标一边念叨一边在想:哪些东西在工作中需要随身携带?
第二天一早上班,鼓鼓囊囊的工作服口袋成了他的“移动工具箱”。从那天起,国利标每去现场一次口袋里都是鼓鼓的。现场的老工长王玉文师傅见了他不禁笑道:“小国啊,你这口袋都要撑破了,你应该背个电工包啊,不然这么多东西不好装,还容易掉。”“对啊!”王师傅的一句话让国利标茅塞顿开。国利标很快跟项目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购置一个便携背包,方便携带自己的安全工具。
说来也巧,项目安全总监王匡最近跟公司安全管理部反馈现场检测管理存在量化难的问题。安全管理部表示,准备让安全员配备工具包,正在安排项目试点推广,公司的这个想法与现场的需求正好不谋而合。于是,融创产业园项目顺理成章地成了安全员工具包的第一个试点项目。
不大不小的包里不仅装了钢卷尺、手电筒、酒精测试仪等常规工具,也有方便测量数据使用的坡度尺、数显的扭力扳手等。早就办理了电工证的国利标还给自己配备了接地电阻测试仪、万用表和斜口钳。为了让班组及时得到准确的教育,还贴心地附带了“隐患判定标准手册”“安全叫停单”及“安全巡查记录本”等“宝典”,有效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在7号楼的二级配电箱前,尽管电工老周信誓旦旦保证接地电阻“绝对合格”,国利标还是坚持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重新检测。9.8欧姆的读数虽然勉强满足不大于10欧姆标准,却印证了他的坚持:“安全管理,必须用数据说话。”
如今,安监部的小伙子们都跨上了军绿色的斜挎工具包。它就像安全生产管理的“移动堡垒”,让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与安心。背包里装着的不仅是检测仪和记录本,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测量数据、每一页巡查记录,都在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驾护航。(闻雨琪、王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