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在上海外环西段提升工程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尚未响起,一个身着浅绿色反光背心、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娇小身影已穿梭在钢筋水泥之间。她是郭秋燕,中交二航局上海外环西段提升工程8标项目部的安全员,这位性格泼辣、雷厉风行的姑娘,用自己的坚持和细心,为工地施工人员撑起了一把“安全伞”。
郭秋燕出生在河南平顶山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坚韧要强。大学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留在老家工作,而是加入了中交二航局,投身建筑行业成为一名工地安全员。“我觉得这个行业虽然辛苦,但特别有成就感。”她说,“工地上的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是这座城市的骨架。”
刚进入工地时,很多人对这位年轻的女安全员不以为然:“一个小姑娘懂什么?能管得了工地上这些粗人?”然而,郭秋燕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熟记各类安全生产规范,每天大清早赶到施工现场检查设备、巡视作业面,按时为施工人员做安全检查成了她的日常。
“我来这不是为了讨好人的,是为了守住安全底线。”这是她在一次安全例会上说的话,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在项目现场高空作业区,有一段悬挑结构需要搭设临时脚手架。一天早上,郭秋燕例行巡查时发现,有工人为了赶进度,擅自拆除部分连接扣件挪作他用,将整个脚手架置于失稳风险中。她立即叫停施工,对作业班组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班组负责人即刻整改。
有人劝她:“大家都挺忙的,大热天的也都不容易,差不多就行了。”但她毫不退让:“安全这事儿,绝对不能讲‘差不多’,必须要‘百分百’!”
事后,她立即着手组织了一场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高空作业安全要点,让班组里的每位成员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那次培训后,施工班组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类似的安全隐患再也没出现过。
“她是个硬茬子。”项目副经理陈峰说,“有时候我们为了赶工期想着不用那么严格,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但我们都知道,她是对的。”
在繁忙的施工现场,安全内业资料管理是确保信息完整可追溯的重要环节。郭秋燕深知这一点,她不仅关注现场的安全检查,还注重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为确保安全生产资料真实有效,她不仅严格审核每一份安全施工文件,还经常主动与施工班组沟通,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更新隐患排查记录。她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各类规范手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日巡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这些记录不仅为后续的安全评估提供了依据,也为项目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上海市重点工程之一,外环西段提升工程涉及大量高空、交叉、复杂作业,安全管理难度极大,8标段更是承担着一段关键的高架桥梁抬升任务,施工环境复杂。为此,郭秋燕及团队成员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每日晨会制度、隐患闭环管理、应急演练机制等,确保了项目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她是我们工地的‘安全伞’。”项目经理刘杳华感慨道,“有她在,心里就很踏实。”
郭秋燕常说一句话:“我的工作,就是让大家平平安安回家。”这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她成为项目上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王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