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春,清明将去之时,月余阴雨之后。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此踏青之佳时也。然,余不得闲。
薄暮将至,晚霞赋彩群山,刘禹锡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春秋之佳景,一刻不得负也。故而,信步至乌龙江上,赏此江畔美景。已而天色俱黑,星辉之下,江水绵长,桥上春风,时而畅怀。霓虹十里,映江水而璀璨。车辆穿梭,往来行之频繁。水上之桥,曰名洪塘,新旧庚续,证时代之发展。
新桥之上有台,取名:"观景",踱步其上观之,见江畔有一洲,洲上一寺,曰名:“小金山”。其寺颇奇,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余虽至此三年,未得入。今从台上而观之,料必与台下观之异也。何也?桥上入世之人,观桥下出世之景。桥下出世之心,看桥上穿梭之人。非时与空也,实心与境也!
然,入世之人,未必尘俗,出世之人,未必超凡。入与出存乎于心,功与业成乎于行。吾辈建桥之人,入闽三载有余,伫立新桥观此无限风光,念及其间辛劳,感慨系之矣。
故有诗曰:“入闽三载事如烟,其间辛历有谁言。勾通闽江跨乌龙,刀剑风霜几多难。且把功名赋桥梁,夤夜孤灯难入眠。两洪并立龙出海,双桥渐成又一年。”
待桥梁建成之日,必又是一番景象,又有诗云:“九州风貌异,闽南尤娟秀。乌龙水如镜,两岸春风柳。江去云愈低,海阔目难收。拓宽十里道,建桥争上游。”
两洪桥:裴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