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张凤,在四五十那个年代,吃食有余,衣衫精致,富足不知愁。十元巨款,塞入排水管,行迹败露也可免遭一顿板子。
少年的张凤,十四未满,已然胸有成算。嫌人大他好几岁,骑头毛驴,走十里地,单枪匹马去退亲。
满了十四,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通知父亲去学校拿铺盖卷,毅然决然去当兵。怀揣着心中英雄董存瑞,加入热血滚滚的红色大军,誓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打败野心狼。他没能跨过鸭绿江,发电报的机要兵,干了四年,一枪未打,半炮没摸,中士军衔退了伍!
十八岁的张凤,浑身锋芒,满心抱负。虽离了部队,心念没断。拒绝转业当老师,跳过初三课程,直接进入高中,定格航空航天大学,再续军旅缘。可“富农”成份,让蓝天梦失之交臂,转而被天津大学录取。
二十几岁的张凤,内心豪情鼓涨,理想阳光充盈,就是在干校在农村,天地广阔,也要干番作为。在这里,答疑解惑辨事析政看样板戏,扛锄头修水渠平整土地,既是知识分子,又是青壮劳力,颇受农民喜爱。生产大队的鱼塘,都“特批”他垂钓权。在这里,他才兼文与武,和农民同品苦与乐,大有竹杖芒鞋烟雨平生的气魄。
壮年的张凤,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纸调令回城,成了一名筑港人。长江边草木萧萧,浊浪涛涛,见证了老103施工队,立足长江面向沿海,艰难开拓走出困境的峥嵘岁月。
独立善思敢干,张凤天生有个性,无私奉献能付出,是那代筑港人最淳朴的品质。他们疏浚航道、新建码头港口,芜湖、深圳、广西、海南,哪里需要哪里搬,哪有困难往哪钻。走上副经理岗位的张凤,防汛抢险,带头跳江,大伙在齐腰深的水中打桩,洪水汹涌,冲不散铁骨铮铮。盐田一期工程,业主沙场点将,张凤扛起重任出发,危峰险途,挡不住步履姗姗。对危机勇挺身,对挑战能担当,对矛盾敢亮剑,千山跋涉,万水趟腾,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老年的张凤,内心富足平静,总爱细数那些工程,回望那些倔强。干了半辈子工程,做了半辈子游子,对小女儿雪丽总是宠爱有加。去了工地食堂,偶有特供菜品,都要退回食堂,忽略女儿频频望去的眼神、蠢蠢欲动的筷子!安庆五里庙一期仓库漏水,几次修缮未果,不吃晚饭,执意堵漏,一帮人跟着通宵!大女儿上大学,学费交不起,好友亲自到家里,他却张不开口借钱……
“要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得到内心的平静比什么都珍贵!”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的再三嘱咐,不到二十的雪丽,似懂非懂,却奉为真言。
念小学的她,见过安庆五里庙一期父亲斗风披浪的样子,也领略过把装有钱的信封退回去的执拗,“在我的心中没有人比他强!”安庆五里庙二期,她自己去参建,描着父亲建设一期的样子,勤学肯干,做过木工,拉过钢筋,搞过实验,没有优待照顾,不怕受累吃苦,“从未给他丢过脸”。安庆五里庙三期,她带着团队去投标,透彻了解招标文件,仔细盯对每一个汉字标点……经营工作十几年,做出的标书从未出过错。
经历越丰富,对父亲的嘱咐越明晰。这是一个老筑港人一生的秉持和追求,两袖清风,一身坦荡,终身无悔。她习惯了收藏父亲跳江打桩的坚毅,和退还信封的决绝,习惯把这样的追求带去每个工地,每个不同的地方。
无论是2017年,站在建成通车的塞尔维亚泽蒙大桥上,还是2018年,驻足在挪威的小岛,她都告诉父亲:“爸,我们奔得更远了。”
我就是她,张凤的小女儿,如今人到中年,父亲已逝,但是我,将带着他以及他的嘱咐,走向他从未去过的地方……
二航四 面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