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三门湾的“提桥小分队”——黄家

发布时间:2016-11-23阅读次数:
       “准备提桥了!”老庞看着大家都吃完了工作餐,便安排“提桥小分队”的同事们各就各位,开始每天一个小时的提桥时间。
       为了满足500吨杂货船的临时通航要求,三门湾大桥项目部集思广益,设计并建造了一段可以提升的施工栈桥。三门湾“提桥小分队”由此诞生了。
       安监部的吴晓东是提桥小分队的一员,他介绍,提桥小分队每天有三个人组成,老庞负责指挥及协调,房师傅负责操作升降机,他负责警戒,每天提升一个小时让船舶通过。通过提升站的多是些运输砂石的船舶,也有不少的中小型渔船,平均每天下来有七八艘船舶通过。吴晓东说:“我去年7月份到项目部,刚好通航提升站开始试运行,就加入了这个团队,现在,能熟练地维护操作通航提升站了。”
       为了减少对施工的影响,提升站多是在午休时间提升,无论刮风下雨,现场吃工作餐就成了常态。这时候,老庞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会娓娓道来,像是和朋友对话:“通航孔宽有40米,提升后通航净高15米,能满足5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单孔单向通行。通航孔桁梁提升有4台10吨卷扬机同步提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指挥与操作要相当的默契,不然,你这个大东西是要‘发脾气’的。”
       庞华联是三门湾大桥项目的工长,人们都亲切的喊他“老庞”。“操作过程中两侧必须同步控制,通过监控内侧提升架钢管桩上刻度尺来保证桁梁两端提升过程中的同步,两侧同步控制在10厘米以内,这也是我们在提桥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老庞对工作的负责、细致和认真是出了名的,被抽调担任“三门湾提桥小分队”的指挥与协调,非他莫属。
       一般情况下,船舶通过前,会提前三日向海事工作组汇报船舶动态报告,项目部与海事组沟通,提前了解这些船舶的大小、高度。为船舶通行量身定做提升高度,节约提升时间。
      “嵊州1号,嵊州1号,请做好备车准备……”老庞通过对讲机向2千米外的船舶下达了可以通行的通知。随后,一艘运砂船缓缓驶向通航提升站,站在船头的船员不时地向小分队的同事们挥手致意,一艘、两艘……船舶顺利穿过了通航提升站。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