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清明故事,有两茫茫,有雨纷纷。
清明,多愁善感而又情意缠绵,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墨尽千古诗篇。
行走在古人的诗文中,以花为伴,以雨为朋,肆意挥散着属于我们华夏儿女那份独有的情愫。“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落樱纷纷,哀怨悠长,细雨绵绵,伤怀凄切。在这祭祖、怀念亲人的日子里,拔净一方杂草,捧上一撮鲜土,摆下一壶烧酒,烧去一把纸钱,与念者说上几句话,风雨幽咽,树木沉怨。思亲之悲,念亲之伤,失亲之痛,全在一字一句的诗文中,写进风里雨里。
清明时节,草木嫣然,杨柳依依。伴随低吟的呜咽,大地开始了草长莺飞,一个复活的季节。生与死不过是一番轮回,“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效原草木柔”。清明又名“踏青节”,“春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相约几位好友,沿着曲径处,寻一处繁花流水之地,三三两两,席地而坐,酌酒茗茶,情到浓时,诵吟几句诗词,极尽人生之乐事。
在古人的诗文中行走的时间久了,不知不觉间就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能激起文人雅士的飘零思绪。在诗词间,在风雨里,在芳菲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净土,以诗明智,以文传情。点滴思绪间,恍惚如隔世般,穿越千年的对话,感念情趣善思绵延。历久弥新般的诗词,像无声的风雨浸润着这块故土,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子子孙孙。
沉浸在清明诗文里的我,但愿明日,能还自己一颗清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