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行”者在沪通——刘阳森

发布时间:2015-05-27阅读次数:
                                                                                       者在沪通
                       刘洋森
我舒展着身体,将自己懒散地靠在车座上,静静地倾听雨丝洒落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感受雨的芬芳,雨的温馨,雨的不寻常。大地被洗礼一切事物都得以重生,青的小草在雨水阳光的作用下发着光,还有带着泥土的清香空气。雨洗掉了一身尘埃,洗掉了一脑子的烦恼,一切都变得干净了,我的沪通之行,是从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开始的。
带着欢声笑语大巴缓缓驶入工地,123……一个个巨大的墩身从眼前闪过,它们庄严肃穆挺直了“腰杆”排成一行,场面气势恢宏,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无不让人肃然起敬,心生敬畏。一到项目部素未蒙面的同事,就迎上来帮我们搬行李,倒上一杯热茶关切的问候。天气多变气温骤降,得知很多同事没带厚衣服,窝心的汪主席与姚主任送来衣物。衣物穿在身上,更暖入人心。心中瞬间没了隔阂,就像离乡的孩子,有了亲人的问候不再孤单。来沪通感受有温度的爱。
晚餐会在“兄弟”二公司食堂举行,没有了大酒店,没有了一个人吃饭几个人服务,二航人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公司臃肿的开支“减肥”做一个务实“苗条”的节约型公司,真正做到了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节约低碳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宴间同事们畅所欲言,聊工作,聊生活,大家其乐融融。满满的一桌子川味,被我们“一扫而光”没有了“舌尖上的浪费”。
第二天在王部长与汪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如愿参观了施工现场,我们提出的问题,汪主席与现场施工人员都一一给我们解惑。优化筑岛建站方案的18000平米拌合站人工岛,大大提高了水上混凝土供应能力和抗风能力。为施工创造良好作业条件,滴水不漏的承台基坑放坡开挖优化方案。即保护了水土流失遮挡泥沙扬尘,也为施工人员带来一丝“清凉”的西瓜地。为提高墩身外观质量,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项目部还展开红、黄、绿、灰牌日常检查,对参建队伍实行发奖牌奖罚制度。定期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上岗作业。保护环境岛上被禁止的一次性餐具,为施工人员送上热饭的保温盒。沪通人真正做到了让规则落实,让成本还原,让业绩说话,让监督有效,让风险受控。走在建设工地上每个人都会用笑脸迎你,让你感到快乐,那种内心平和,没有焦虑与忧愁。因为我知道沪通人是用温情在筑桥,用严谨,高效,科学的手段,精细化,标准化解决一个个难咬棘手的“骨头”
趁着风,迎着光,大部队一路向前,途中大家有“缘”遇见杨局正在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大家不约而同的走上前去与杨局握手,都想沾一沾“仙气”,正是这双柔软而又厚实的双手,为二航人烙下“建桥人”的印记,带领我们二航人从小做大,从大做强,创造桥梁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已迈入花甲之年的他,本可以安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可他没有,面对公司第一次进军铁路大桥,沪通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他毅然选择延迟退休,热情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履行着他不变的承诺“前人栽好树,后人好乘凉。”践行着一个二航人永奉献,敢担当的情怀。就像他说:“人是要讲感情的,我在二航局做了几十年,我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我舍不得离开它”人生几十年,青春一去不回头。一句“我舍不得离开它”包涵了多少的人性情怀?多大的爱?杨局“行天下,为天下行”这不正是二航文化与经营哲学吗?
清清苍穹,月儿弯弯,寻阳光,寻出口,让勇气绽放。杨局曾说过:“我有一个中国梦,就造的每一座桥能在百年后还是好的,对子孙、对人民、对社会还有积极作用”这是一个小梦,也是大梦,这是他的梦,也是我们二航人的梦。
“行”者在路上从未停止。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