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四公司杭黄铁路项目部工程部办公桌上,一摞与众不同的图纸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别的图纸都盖着设计院的蓝色印章,唯独这摞盖着大红色的个人印章,“图纸已审核,审核人:陈伟”字样的印章红得鲜艳,格外显眼。
“我们只认盖有这个红章的图纸!”四架子队主管王景沧的话,让人感到非常蹊跷。
工程部的小伙子们把它叫做“审图章”,据说这是项目部总工陈伟的“独家自创”。
项目部一些临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图纸,在下发至各架子队前,工程部先初检,陈伟再复核,经过两道检视合格后,这枚“个人审图章”才会郑重地盖下去,永久存在。
“以前在别的项目没见过这种做法,心里挺佩服的。现在我审图纸是半点都不敢马虎啊!”工程部小伙子马培枥说道。
一次,富春江特大桥22号墩基坑围护桩桩基图纸中,桩基主筋的类型标注的是HRB335,而非标准的HRB400。马培枥百密一疏,没检查出来。
陈伟发现后,当时就恼了,“如果我们按照HRB335钢筋做材料计划,买回来却不能用,这是多大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如果用了,就是质量问题!这有多可怕啊!”
马培枥自知理亏,这一顿“数落”自然得兜着。他说:“我当时就被陈总训上了,他那句‘我们连图纸都做不到规范、标准,怎么让施工标准化’让我时刻铭记在心”。
“盖着印章的图纸要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标准。”这银章也是陈伟从教训中才刻出来的。
以前也对图纸进行了审核,但不够严谨,有时还会出现一个图纸多个版本,结果导致了很多问题。连“有没有下发图纸”都成了扯皮推诿的难题,有时候从现场吵到办公室,争得脸红脖子粗。那时,陈伟就开始琢磨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在杭黄铁路项目,“个人印章”已经成为一个制度,一整套规范的流程。
收图要做登记,图纸要经过双重检查,盖章后方可下发各架子队,且主管必须亲自签收,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陈伟办公室的外墙上贴着“让规则落地”的宣传展板,创意十足的构成和排版,忍不住让人驻足观读。“规则必须落地”也成了陈伟的“座右铭”。
陈伟说:“下发图纸很严肃,要从源头把关,形成标准。程序要规范,监督更有效。一定要按规则来,否则会乱套。”下一步,陈伟想让自己的印章也盖到设计院下发的图纸上。
项目部员工对陈伟的这套做法竖起了大拇指。在陈伟的办公室内,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室内柱,大家都戏言:“陈伟就是项目部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