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时间不够用了,余哥,项目亮点在哪里?”我急切地问。
“不如我‘驱车’带你到现场挖掘吧。”只听“滴”地一声,停在楼梯间的电动车便解了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吧。”余江笑着说。
“电动车呀,也行,比走强。时间紧任务重,那就去桐庐隧道看看。”我随即蹿上了车。
骑着电动车“一路狂奔”,途经一个小坡时,车底被刮了一下,“没事,‘皮外伤’,只掉了点漆,问题不大。上车继续,马上就到了。”余江挥手示意。
抵达施工现场,只见隧道口“中交二航局承建杭黄铁路桐庐隧道”十五大字格外显眼。不过,作为非工程技术出身的我,仍然一头雾水,“我可以从哪方面入手?哪里亮点最多,特色最浓?”
“这个怎么说呢,我主要是负责工会方面的事务,至于技术上的创新,方案上的优化,只能回去让工程部给你做详细介绍。”余江一本正经地说。
“失算了,跟错人了,这趟可能真的白来了。”我心里暗暗后悔。
我俩静静地望着桐庐隧道,苦思冥想,“要不回去吧,一点思绪也没有。”十分钟后,我终于打破寂静,脱口而出。
“好,等再到那个小坡,你先下车,推过去保险点。”余江“早有预谋”的说。前车之鉴的道理,已被透彻领悟。
回到杭黄项目办公室,时间一晃已到中午,“就在食堂吃顿吧,看看我们食堂怎么样。”余江边说边把我领向食堂。
说实话,当时“一事无成”的我,哪有心思吃饭。不过,人是铁饭是钢嘛,“好好好,尝尝你们大厨手艺。”
“那份小碗菜给我就行了,今早吃的自助餐,还不太饿呢。”在杭黄铁路项目部食堂,我向章阿姨说道。
“那可不行!那是我们杭黄项目的‘招牌菜’,不卖的。”章阿姨颇为“诡秘”地回了一句。
……
深入交谈后,得知项目食堂每餐保留食物36小时,并通过做好记录敲响安全警钟,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我“如获至宝”,不仅发现了食物留样制度,更“摸清”了食堂整套 “科研体系”!
“栽花不成,插柳成荫,这顿饭吃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