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厂的桁吊不知出了啥情况,遥控器任凭怎么按,就是不动。”现场工人不知所措。“老道”电工钟东看出了端倪,径直地走到配电箱前,只见他轻车熟路的对“空气开关”“指点”了两下,三下五除二,就听“吱”地一声,桁吊便“活”了起来。
“空气开关老化是主要原因……”钟东喃喃自语道。当时赶巧,我也在旁,配电箱负责人名字隐约可见“钟东”二字,字迹斑斑,“沧桑”气息淋漓尽致的散发出来。虽有困惑,也未多想,只“盘算”着这宝贝,也是老“古董”。
对于钟东的“技艺”,我由衷佩服,得心应手就解决了“病症”。“我与这台配电箱相识多年,就像我的兄弟一样,对它我很了解,只要‘生病’,就得对症下药!我这喂它的啥药都有!”钟东得意的说道。
“枫溪大桥(六桥)项目才开工两年不到啊,你还能跟它认识多久。还有啊,为什么上面你名字掉漆这么严重,都快看不清了。”心中不解的我终于脱口问道。
“你有所不知,回想起来,这台配电箱也有11岁了, 从2004年起,株洲四桥就跟过我了,之后被拖到株洲五桥、湘潭五桥跑了一圈。2013年六桥开工,辗转多年最终回到我的手中,算是物归原主吧,下次我要带着它去株洲八桥!”钟东兴奋地说道。
从钟东的口中还得知,全面及时的保养修整,是让这位“老兵”久经沙场,愈战愈勇的秘诀。诸如给配电箱喷漆、更换电流电压表、隔离开关等。
“神奇!且不说能用这么多年,单是这么巧合的能回到您身边就很难得!”我暗暗佩服,对钟东和他的“兄弟”充满了敬意。
其实,类似情况并非“昙花一现”。如去年十月份开工的株洲湘江七桥,槽钢、贝雷片、钢管、电动大门、旗杆等都是从湘潭五桥“迁居”而来;车辆、空调、人员等主要来自株洲六桥;会议桌、打印机等则是湘江投资公司的“友情赞助”。如此算下来,湘江七桥项目部可着实节约不少材料成本啊!
“资源好比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人尽其才,物尽其力,是我们的目标。”四公司副总经理、湖南片区负责人张宏武解释道,“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整合片区内人力、物资、船机设备等资源,合理调配,把价值链拉长,达到资源利用和材料节约的最大化,是片区管理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