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小时常常闹春荒,每当春夏季节都有揭不开锅的时候,外婆和一些家庭主妇聚在一起,一般话不过三句,便长吁短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米下锅的日子实在是难熬。而外婆回家表情沉稳,她宽慰大家:“别犯愁,过几天土豆开花了就饿不着人。”
外婆说得有道理,土豆花开时开始结果,乡亲们称为”坐蛋”,几天后花谢,就可以挖出蛋黄大小的嫩土豆,用以充饥。每天,外婆用柳条筐盛着土豆放进小河,双手来回揉搓几遍,那土豆皮便随水流去,筐里全是白生生的土豆。外婆用咸腊肉把锅底擦亮,土豆贴锅、豆角置于中间,再放上适量的水,加上葱花调料,一袋烟功夫,揭开锅盖,香味四溢,尤其是那土豆贴锅的一面焦里透黄,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将烀熟的土豆拌上辣椒酱,再喝上一碗玉面粥,对当时而言极是美味。整个夏天,家里都是靠土豆为主的农家饭菜熬过了的,由此,外婆常说;“土豆是宝啊。”
土豆的魅力也表现在冬天的夜晚。小时候,四五个人围着火盆听父亲讲三国,到了七八点钟的时候,就坐不稳了。母亲就从草囤子里拿出几个土豆埋进火盆,待土豆熟,没人分得一个,剥去表皮,露出焦黄的外层,咬一口香味十足。这时候母亲会说:“是吧,土豆好吃吧,我从小就跟土豆有缘啊,我家共四姐妹,我是老幺,在我刚满月的时候,母亲没有奶水,我是每天吃着土豆加白糖长大的,土豆救了我一命啊!”听的人赶紧回应;“是啊,是啊!”吃完土豆,接着听故事,直到眼皮子打架,各自打着哈欠才慢吞吞地回家。第二天,人们又来听故事,母亲照样给每人提供一个烧土豆。冬天过去了,满满一囤子土豆消耗殆尽,母亲毫不心痛,她为自己的劳动获得乡亲们的享用而感到欣慰。
后来我在安庆望东长江大桥项目部工作,一次电话中无意跟母亲提起土豆,没过几天,母亲便从重庆千里迢迢来到项目部,要亲自种土豆给我吃。母亲挑选芽眼多,分布均匀的土豆母,再根据气温或晒或晾,没过几天土豆就长出了嫩芽,母亲左手拿起土豆,稍一搭眼,右手的切刀就像变戏法似地切成几块,而且大小适宜。栽植前母亲总要五指并拢插进土里检查松软度,发现不符合之处就重新翻耙。土豆发秧后,为了不让秧被瓢虫吃掉,母亲每天在地里捉瓢虫,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滚下,湿透了布衫。母亲本打算收获了土豆再走,可家里有点意外就急匆匆回去了,走之前她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守好这地里的土豆。
五月中旬,喊上项目部几个喜欢种菜的阿姨一起挖土豆,一耙下去,好家伙,只见那土豆个个头大,外表光滑,十分招人喜欢。挖完之后,用塑料袋分了一些给项目部上的人们,刚来的小姑娘王琪接到土豆时,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刨根问种植秘诀。这时候我想起了那句话,随即道:“土豆是个宝,不糊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