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唱响“雷锋精神” 从做“和声”开始——陶涛

发布时间:2015-03-24阅读次数:
       雷锋的时代已经过去半个世纪,雷锋的精神却像一道曙光,穿过历史的厚重,折射在我们的时代里。雷锋精神留下来了,如此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可以照拂人类心灵的精神食粮,我们学好了么?用好了么?实在需要深刻反思。
       雷锋所做的事,我们都会做,都能做,按照道理,在这个信息时代,更能够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可是,事与愿违。这么些年,雷锋精神的主旋律一声比一声大、一声比一声高,缺少的就是雷锋精神的“和声”,有些“曲高”“和寡”的意味。
      “和声”,就是要培育雷锋精神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最美和声离不开领唱,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雷锋精神”的引领作用。有人领唱,是华美乐章的前提,雷锋是那个时代的领唱者,郭明义是当前的领唱者,他曾说,“其实我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但是我愿意被宣传,我愿意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和感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唱者,那就从做和声开始吧!从自身做起,认同雷锋精神,倡导、弘扬雷锋精神,带动身边人学习雷锋精神,为身边的“雷锋人”竖起大拇指赞一赞,激励雷锋精神,不断受到“鼓舞和感染”的人就会组成“和声”的力量。
       “和声”的力量是强大而坚不可摧的。曹雪芹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家庭这样,国家也是这样,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东风”能不能吹得春色满园,能不能吹得鸟语花香,关键看吹“东风”的人多不多,吹“东风”的势够不够。雷锋日的前一天,二航四公司的“连心桥”志愿服务队10多位青年志愿者主动参加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再次唤醒人们对雷锋的记忆。他们就是一道优美的和声;就是“东风”的吹奏者和传播者。
       仅仅培育氛围,让雷锋精神“住”在心房,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内心外化于行,雷锋精神才能“活”起来。“和声”,就是要践行雷锋精神向上向善的社会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细微事情做起。
       雷锋并未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就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点燃了感动的心香,濡染着周围的人群,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看到困难的人帮一把,遇到不卫生的地方清理一下……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些事情“太小”了,但很多时候,“大爱”就是从一些细微的举动中走出来的,雷锋精神也是从长久的小事中积淀下来的。
       眼下,《穹顶之下》把环保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感触颇多。高速路拥堵疏散后,路上的各种垃圾随处可见;景区高峰期的垃圾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体育场内,球迷们看完球,垃圾比呐喊声更胜一筹;环卫工人因为车窗抛物酿成惨案。“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而我们却把垃圾丢成了“风景线”。亲们,这可是随手拿个垃圾袋或多走几步扔进垃圾箱的小事啊!学雷锋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主动与坚持,一份小小的善举,一份恒久的坚持,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伴奏响了,和声多了,我们唱响“雷锋精神”的协奏曲,才会更有恢弘之势,更加悦耳动听,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