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到项目部报到的第二天,是7月14日,签师徒协议的时候,项目部的领导班子几乎都到了,就差他一个人。只是从别人处听说,他是湖南人,普通话不太好,但是技术上,绝对是牛人一个。而我对他所有的认知,都只能根据别人的描述来想象: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头发微秃,皮肤黝黑,挺着翩翩大腹,戴着安全帽,拿着图纸,站在人群中间对着施工现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所有的工人都很认真地想听清楚领导在说什么,结果都只能似懂非懂地唯唯诺诺点头认可。
7月21日,我来项目部的第九天。就在这前一天,主墩打了一天一夜的混凝土,凌晨四点的时候,主墩承台第三层已经完工并且收光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天刚亮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很快,刚收光完的承台表面也被豆大的雨点打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凹点。大家都跟着着急起来,陆续赶来的工人们眼睁睁的瞅着这雨下的无休无止,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正当大家都在犹豫该怎么处理的时候,老远处有个瘦瘦的戴眼镜的男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赶了过来,他没打伞,也没穿雨衣,就那么任大雨打在他的身上,整个衣服都湿透了,眼镜上的雨水也不住地往下流。看到他,田经理立马迎了上去,随后,两人便钻进办公室开始讨论解决方案。大概十几分钟后,只见田经理走了出来,冲大家喊了一声:“都下去,舀水!”。那男人看到大家都按他的意思行动起来之后,他才冒雨离开。看着他弓着腰顶着雨的背影,我转身问田经理:“他是谁啊?”田经理愣了一下说:“那是钟总啊,你不认识?”转而笑了一下,继续说到:“也是,你们来的时候钟总刚好在外出差,这不刚回来也不知道从哪儿借了个三轮车就跑来了,雨衣也不穿,这淋回去肯定湿透了。”听完田经理的话,我怔了一下,这就是钟总?!跟我想象的差好远,骑着三轮车、浑身湿透、头发短而精神、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果敢而又敏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印象,有点不协调,但却是很深刻。
再后来,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因为他晚上总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坐就到十一点多。每次从下面经过,看着整排办公室的灯都黑着,只有他的办公室一直亮着灯,我都会禁不住疑问:他怎么会有那么多事儿要忙啊。直到前两天质检部要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钟总的个人信息,他的附件里满满的都是荣誉证书——“公路协会特等奖”、“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北主墩刚塔柱施工技术研究证书”、“‘∞’字型深基坑地连墙施工工法证书”、“宽阔水域、独柱塔、分体式公轨共面钢箱梁特大跨度斜拉桥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证书”等等各领域的施工技术奖。我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同样是工作,有的人做了一辈子也只是个普通技术员,而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项目总工,这与他对工作执着的热爱、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正是像他那样有每日每夜专心于伏案研究的精神,才成就了一座又一座坚固屹立的雄伟大桥,他造的不仅仅是大桥,更是一座爱岗敬业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钟总,平凡却不简单。
(李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