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5时至6日5时,在中心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和活动……”当检测出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时,江苏宿迁市防疫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
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二航局宿迁北京路项目部领导班子连夜召开部署会,并分工进行项目各封控卡点检查、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全部忙完已经凌晨四点多。此时,项目负责人侯旭海的办公室,灯还是亮着的。工地600多号人的“吃饭”问题暂时解决了,要如何确保在封控期间一个不漏、稳定可控,侯旭海思索着。
原来,北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2标项目绵延3.7公里的施工现场,横跨宿城、宿豫两个区,与黄河南路、长江路、金沙江路、江山大道几条城区主干道交织并行。京杭大运河还横跨主线,将施工现场隔断开来。由此现场划分三个施工工区,工人分散居住在河东、河西,现场环境极其复杂。
“防疫监管难度比较大,已经从后场各部门抽调了8个人,增派到现场封控卡点。每个区域完全靠人24小时监管,人手和精力都不够,全员下沉又要尽量避免接触,还是存在隐患和漏洞。”安全总监夏冠平也苦恼着。
“对了,我们有智慧工地的监控系统啊,可以远程巡查和预警。”夏冠平看着“党建·家”大大的招牌,突然想起来。2021年11月,宿迁市交通集团联合项目部打造的“党建·家”活动中心正式揭牌,打造起一个服务基层党建、一线党员和员工的平台与窗口,同时也是项目党支部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
在中心二楼,有一个智控中心,是全市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智慧工地平台总站,亦是全线数据汇集地。智控中心平台具备视频监控、巡查巡检、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
打开智控中心的电脑,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路2标项目现场29个摄像头的实时画面,跟踪抓拍一目了然。“我还能在手机上登录,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现场状况。如果利用好这个平台,防疫压力将大大减轻。”夏冠平一边说着,一边点开手机。很快,24小时“云监控”全面上线了,让原本管控现场安全、进度的系统有了新用途。
4月6日中午,安全员王怡力在门岗交接班时,用手机查看了一下,竟发现三名工人正准备翻墙出去。他赶紧骑车前去,把人拦了下来。经沟通了解,工人只想出门买点零食。王怡力大方地把自己存的零食分了出去。事后,他把情况跟各施工队伍做通报,提醒大家:“防疫靠大家,千万别侥幸。需求及时报,项目专人管。监控实时拍,手机看得清!”
新增27例、32例、39例……连续几天,全市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持续攀升,中心城区静态管控时间延长至8日。众志成城之下,静态管理目前已转为严格管控,新增数量也降至个位。
封控的7天里,北京路项目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领导班子根据分工全面下沉管控;现场技术员也都充当起工区网格员,负责工人思想疏导、体温登记、物资发放、封闭区值班值守等工作;安全员则利用“云监控”系统做好全面巡查,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每天一轮。
静态管控期间,智慧工地平台和视频监控的融合覆盖,让防疫工作有了“千里眼”,同时项目部还引入无人机、安全广播站等“硬核”措施助力防疫巡查和宣传,充分用好项目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弥补了仅靠人工监管的漏洞和缺陷,在减少人员接触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闭环管理,提高了防疫工作效率,守住了项目健康防线。

潘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