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都做了,还能有啥问题,别的项目都没这么麻烦,就你们项目事多。”路基班组带班老郑面带愠色。而“难住”他进场,让他如此情绪化的原因,是一张人员进场数据详实、细节众多的申请表。
不同寻常的严格背后,是因为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9月在杭州举办。为更好迎接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杭州一直以最高要求做好准备,尤其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更严、更细。
二航局参建的235国道杭州老余杭至五常段改建工程跨越杭州市余杭区与西湖区,全长约11.3公里,是完善杭州市综合运输路网,加强余杭区与主城交通联系的重要项目。目前项目各项工作相继有序展开,各工作面都急需人员补充,尽管如此,但仍不敢放松一丝一毫的防疫要求。
在亚运会即将举办的大背景下,加上当前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杭州市防疫办、交通运输执法队以及项目所在地溪塔村村委多次下发各项防疫工作管控具体要求,其中着重强调要加强流动人员管控。
严峻形势下,235国道项目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政策,项目党支部书记李峰积极主动与属地村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上报项目部人员流动情况。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人员进场提前报备制度,这才有了那张表格。
表格详细规定了人员进场必须提前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具体到街道的行程信息、途中交通方式、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以及“余杭一码通”申报信息等。也正是这些“繁琐”的资料让老郑犯了难。
其实这些表内信息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获取,真正让老郑“难”的是对于防疫工作的不理解,对近乎“苛刻”的防疫要求产生的抵触心理。
不只是老郑,项目部大部分工人起初都存在类似情况。李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防疫“难”,必须要从工人的思想意识上下功夫。
为了充实工人匮乏的防疫知识,项目部迅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会议,强调加强疫情防控思想教育工作。另外,要求由党员同志带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大对工人思想教育力度,及时纠偏,不分时段、不分地点,逢会提防疫、逢人讲防疫,不断在工作群中转发关于疫情通报、防疫文件等最新信息。
“老郑啊,人员报备你不能嫌麻烦啊。”李峰主动找到带班老郑。
“新来的工人核酸都做过了,也没有问题,你们还要填这、填那的,我不嫌麻烦,人家觉得麻烦啊!”老郑显得有些委屈。
“外地人进场嫌麻烦,对现在杭州防疫要求不理解。你是本地人你还能不清楚吗?万一来的人途径中高风险区接触了无症状感染者,这后果是无法估计的!甚至整个项目都会停工。”
看着老郑面带羞愧,李峰趁热打铁地说:“我们是一个大集体,你作为班组负责人都不能严格要求,下面工人能把防疫当回事吗?防疫工作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不能在你这掉链子。”
听到这,老郑确实意识到自己防疫思想松懈了,沉默片刻后他向李峰保证,后面来人肯定按照要求申报。
“胡工,我们最近有个工人要进场,申报表已经填好了,一会发你。”“人员没途径风险区吧,来杭路线要知晓哦!”“放心吧,路线提前报备了,中高风险区的人,我也不敢让他来啊。”这是老郑与项目部防疫管理人员的一段对话,到如今,起初的抵触情绪已转变成理解和配合,持续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发挥了实效。
人员思想上的蜕变,让防疫工作从制度约束转变为自我约束,使得防疫工作开展更加畅通。自春节后复工以来,项目部已集中开展4次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766人次。
4月3日,项目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业主,再次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涵盖了全体职工、作业人员及家属,检测人数达210人,无一遗漏。下一步项目部将按照属地要求开展每周一次核酸检测,做到有效筛查,预防潜在风险危害。

胡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