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九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每年的“安全生产月”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从1995年的“治理隐患,保障安全”到2008年的“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再到去年的“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隐患这一名词横跨25年,反复出现在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中。但在施工生产中,管理部门对安全隐患的认识、排查、整改落实具体操作上,管理理念、方法和落实主体责任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实践,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完善的制度筑牢坚固的防线,利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控体系,最终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一、理性客观认识隐患,坚定“隐患就是事故”理念
隐患相对安全为对立面,它比风险更加具象,比事故更容易接触。隐患具有隐蔽性,部分隐患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排查出来;隐患具有反复性,一些项目“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系统科学的隐患排查治理模式;隐患具有顽固性,比如特种作业人员普遍不足的问题,因人员流动性大、报名不难考试难、培训考试占时长、延期复审成本高等原因,一直难以根治;隐患具有危险性,海因里希的“300:29:1”法则为我们揭示“事故隐患由量变会引起质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的规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教训告诉我们:“隐患就是事故”,放任隐患就是管理工作上的严重失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各项目部都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对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一如既往地正常执行,但从监督检查的反馈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对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三大误区:一是排查多、整改少。隐患排查治理的核心是闭环管理,很多单位开展安全检查过程中问题一抓一大把,但是彻底解决的问题仅限于方便整改的部分,或者是放在检查通报的几条,最终导致隐患排查治理沦为“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套路。二是隐患排查治理参与度不足。一些落后的、错误的管理思维还在认为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都是安全员的事,这对于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是不相适应的。2019年,公司发布的安全责任清单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具体责任,如项目部生产副经理要“组织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并整改落实”,工段长必须“及时纠正现场违章,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这是“对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再次定性。无论是生产副经理、工段长还是技术员,都应该把现场变为安全管理的主场,同时也是消除隐患的战场,牢牢树立主场思维,切实投身为现场安全管理的主力。三是隐患排查治理呈现随机化、片面化。部分人员缺乏责任感,对安全工作事不关己的心态,导致对事故隐患麻木漠视,甚至习以为常;规范标准学习不到位的本领恐慌,同样导致管理人员“认不清隐患、想不到危险、管不住违章”,进而产生畏难情绪。
消除以上误区,必须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制度无针对性,就严格不起来;制度无操作性,就落实不起来。隐患排查要明确时间、地点、责任人、排查内容及排查流程五要素,隐患整改要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进行落实,缺一不可;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必须确保有分工、有记录、有反馈、有闭合;必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横向打开、人人参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纵向贯通、层层传递,不能出现“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恶性循环。
二、认真践行双控管理,强化事前控制措施
风险和隐患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如果把隐患当作可以看见的敌人,那么风险就是暂时看不见但可以预知预判到的敌人,不予防控的风险大多会直观地以隐患或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险管控讲究“凡事预则立”,出现隐患甚至是事故证明“不预则废”。东汉时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在《申鉴》中提到:“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古人在1800年前就强调了事前控制的先进性和正确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管理的事前控制措施,是实现“零伤害、零事故”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法宝。
近期,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出版了《2010-2019年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60案例》,书中明确指出:现阶段安全管理的症结表现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任务还很艰巨,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专家的点评建议围绕着“加强风险管控”和“切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观点展开,反复提示双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交集团在疫情期间线上培训课程中,再次重申安全生产“3-2-3”管理理念,隐患排查治理既是挺在应急救援前面的措施,也是隔离、防范事故的屏障和防线,始终是安全管理的一项必要手段,它和风险防控共同构成了安全管理的事前控制措施。
目前,很多管理人员在实施双控过程中,很容易弄成“两张皮”。其一,一些项目开展风险管控,持续提高隐患排查质量,但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缺少关联性,风险级别和隐患排查频率不成正相关,隐患排查治理的侧重点也未能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来进行。其二,风险辨识与防控大多停留在书面,不能有效地从书面文件落实到现场安全措施。要通过有效风险防控,从根本上减少事故隐患数量,落实思想转变、做法改进,还需去付诸更深入的行动。
现阶段的双控主要问题是“重隐患排查治理,轻风险管控”,今后的安全管理趋势必将以风险防控为主,持续将关口前移。一是新项目开工前举行项目策划会时,要同步开展安全风险策划会,集思广益、集中力量在项目开工阶段组织施工风险辨识。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和岗位安全职责挂钩,各职能部门根据风险策划具体防控措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及业主要求,统一规划各项安全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动态更新风险辨识清单。通过开展全面、动态的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隐患;二是通过隐患“回头看”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查验安全职责的落实情况。通过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防控、落实安全职责有机地形成了一股合力,为项目安全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三、促“一岗双责”成为习惯,筑责任长城化身防线
中交集团提出的“三张清单两张图”,其中三张清单(责任清单、风险清单、隐患清单)体现了安全管理层层递进的思维。从安全管理模式上来看,安全生产责任制构成了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道理言简意赅。从“三基四化十二到位”安全管理理念出发,第一个到位就是安全认识到位,宋海良总裁反复宣贯的“红线意识”、“三个必须”、“安全管理是第一管理”,都是强调要把安全责任挺在最前面。
国务院安委会在2020年上半年部署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落地。企业越大,责任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到主体责任从企业的自我道德约束,要逐渐上升到以我为主的主动担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若把企业的主体责任比作长城,那千千万万个员工就是落实岗位安全职责的城砖。目前,公司推行“一岗双责”正处于攻坚阶段,唯有每位员工把自身岗位安全职责当成一种工作习惯,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拥有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将安全管理打造成品牌管理。
落实“一岗双责”、强化风险管控、消除事故隐患势在必行,筑牢安全防线任重而道远。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件,让我们从一件件符合岗位安全职责的小事做起,落实一条条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消除一个个事故隐患,让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管理的哨兵,让全体员工共同铸成企业坚实有力的安全防线。
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赵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