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五桥像是给长江系了条项链,三座索塔状如三颗钻石嵌入江中,静候未来串珠成链。”项目书记王尹园如是说。
3月1日,由公司承建的南京五桥传来了好消息:最高主塔——中主塔顺利封顶。此前,大桥的南北主塔业已封顶。二航局总经理张鸿,总经理助理、生产管理部总经理罗洪成,四公司副总经理吴天寿,到建设现场参加封顶仪式。
南京五桥为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两个主跨均为600米,总跨径1796米,中主塔塔高175.4米,划分37个节段。首次在大跨径桥梁结构中采用钢混组合索塔结构型式,是本桥的一大亮点。
这种结构外层为钢壳,内部浇筑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强、耐久性好的优点。项目技术负责人康学云说道,南京五桥索塔外部的施工预埋件较常规混凝土索塔减少近75%,且索塔外表面更为光洁、平整。采用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将钢筋制作、绑扎等大量工作在工厂内完成,桥位现场仅需竖向钢筋连接、钢壳环缝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减少了现场作业强度及难度,提高了工程品质。索塔施工过程中钢壳可兼作混凝土模板,省去了大型爬模设备。
据项目副经理王辉介绍,单节主塔最重的钢壳约180吨,项目部引进2000吨·米塔吊,研发压杆式吊具,进行吊装和调位,中上塔柱钢壳安装周期仅为4天;采用先进的BIM技术,对首节段钢壳内预埋钢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实现1068根钢筋毫米级精准定位;通过逐根量测钢筋标记线并留存影像资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细化振捣工艺、蓄水养护、加强班组标准化管理等手段,确保了钢混组合索塔施工质量。
“钢塔第一节安装时,为了实现1000多根钢筋精准连接,我们反复核检了5遍,直到自检对接率达到百分百。”主塔技术员许贤明回忆,“在复杂的结构里浇筑混凝土不留空隙不留死角,我们下到钢壳底部,在40公分高狭小的钢筋空隙里像虫子一样爬行,甚至有人被卡住。特别是夏天,钢壳内不仅热浪难当,焊接等气味也令人极其不适。”历经磨砺方得香。项目部经过足尺模型试验以及前期索塔节段施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提升,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艺,用近1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索塔施工。
据了解,南京五桥线路总长10.3公里,主桥长4134米,两个主跨皆长600米,起于浦口五里桥,终于青奥轴线地下工程,距离南京长江三桥下游仅5公里。大桥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于2017年5月开建,预计2020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分担南京市区跨江交通压力,增强两岸经济社会活力。

文字/赵振宇 任婷婷
图片/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