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忧患意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6-20阅读次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遇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人的安全行为是由人的安全意识决定的,而安全意识就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忧患意识。那么忧患意识如何在项目安全文化建设中得到有效应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
      
一、全员树立        安全为天,既然安全是天大的事情,那么就是事关每一名员工的大事情,不能只局限于安全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操作层四个层面。上述四个环节的相关人员,一谈到安全就有食不甘、夜不寐,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则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究其原因是安全责任没有和他们直接挂钩,部分员工甚至认为安全管理和自己关系不大,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也得过且过。既然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需要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员工都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加强进行。
      
二、全面辐射        忧患意识应用应该辐射到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要特别注意在平时不起眼的小事情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分析诸多事故的原因,造成事故的原因都是大家所认为的 “低级错误”,和交通事故中在道路险阻路段发生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平坦大道的几率的道理一样,说直白点就是麻痹诱发的事故,其实就是忧患意识没有辐射到位。笔者认为,忧患意识首先应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反思我们是否养成了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我们是否有高空抛物的习惯。之所以有这样的经历是因为我们总认为那都是小事,诱发不了大事故。其实古人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良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对什么都无所谓,既是在危险来临时也是麻木不仁了。笔者认为:良好的习惯就是最好的预防,只有小事情做好了,在重大问题面前才会慎之又慎,才能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重在引导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忧患意识应该为大部分人所继承。引导员工正确树立忧患意识尤为重要。要引导员工多想想我们目前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困难,不盲目自信,不沾沾自喜。只有不断的给安全管理现状“泼凉水”、对安全工作“降温”,才能使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工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管理层才会经常反思和分析安全管理的现状,越是在安全形势平稳的时刻越是要时刻树立忧患意识,把困难想的更多一点。安全工作要慎言成绩。要从维护安全平稳运作秩序出发,常想工作中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还有什么工作需要细化措施。只有这样操作层才会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用忧患意识来对待每天风险识别,这样才能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会理解监督和管理对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真正用意,才能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总之要引起全体员工认真对待安全,向着安全管理讲秩序、安全操作讲程序这个方向发展。
        四、形成氛围         意识形态的形成并被大众所熟悉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忧患意识在项目安全文化建设中形成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是要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不仅需要明确,更需要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做保障,没有考核制度,再好的制度也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执行到位。对于已经明确的各项管理制度,必须令行禁止。真正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形成在安全管理方面始终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执行环境。三是要警钟长鸣。可借助安全大检查、警示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方式,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四是要积极引导。对于忧患意识强,能真正想安全、为安全、抓安全的管理人员要营造宣传奖励平台。对于那些忧患意识强,能在紧急状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避险和自救的操作层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全员树立忧患意识树立榜样。

(张六一)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