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大桥建设100天
博尔特用他修长的双腿和灵活的步伐对百米大战做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二航人用他们克勤的双手和不懈的毅力对大桥建设做了一个全新的诠释,博尔特的速度征服了世界的田径迷,而二航人用“博尔特速度”“跑出”了一段佳话、一个造桥奇迹。
自2015年10月五峰山大桥中标以来,二航人就开启了加速跑。
“要高起点和高标准,同时在资源的投入上要高配置,举全局之力加大支持力度,从资源到政策上给予支持。”这是二航局总经理王世峰在第一次连镇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几天之内,精兵强将就迅速云集。怎么解决一百多号人员衣食住行问题、怎样解决办公问题、怎样使项目临建设施尽可能在短时间能投入使用……这一系列问题都要解决。“跑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我们就是来‘亮剑’的,不能等,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这是二航局副局长兼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施志勇每次例行会议上讲的最多的话。他带着领导班子跑现场,与当地政府对接洽谈,实地勘查选址,精心策划部署,制定出了临建施工方案。
按照往常的大临建设速度,至少需要2-3个月,为了给后续主体施工争取更多的时间,项目部采取“二十四小时作业制”,作业班组不分昼夜进行抢工。“时间太紧了,一开始还真不太敢接这个任务。”一分部项目部副经理韩景磊说,“实际上给我们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比正常工期一半还少,人家干工程是用天计量,我们是用分、用秒在计算,回忆起那段日子真是一段‘噩梦’。”
镇江的天气是“孩儿的脸”,说变就变。10月到11月阴雨绵绵,下得就没断过。每天大家雨里来、雨里去,人到哪泥巴就跟到哪,当地的村民玩笑地称我们为“泥巴队”。一分部经理何旭斌每天回驻地都是泥巴裹脚,别人也给他取了个别称——“泥巴队长”。70后、80后、刚刚毕业的90后,几十人挤在不足80平方的弄堂里,没有人有怨言。胡幸群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工员,几乎24小时都“泡”在工地,与工友在临建的日子里经常是热饭菜变冷吃。他们发扬二航人的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和敢为人先的特质,团结一致,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叫苦,振奋精神,卯着劲,咬着牙,与工期“赛跑”、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的毅力“赛跑”。
一分部技术员朱斌典回忆:“有天下雨,大家都躲在屋檐下,刚好赶上一车实验室设备到货,眼见设备就要被淋湿,韩经理第一个端起设备就往屋里冲,一个、两个、三个……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民工都冲上去了。小的一个人端,大的几个人抬,6米多的拖挂货车,仅用时45分钟就被完好无恙放置到干凉处。很多人衣服、鞋子都湿了,头上还冒着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此外,项目部还对生活区,办公区设计等进行了优化。为了避免雨季排水倒灌,创新使用双向排水系统。给每个房间加装隔音板、电梯,配备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职工之家、健身房、阅览室等。“在工地住了几十年活动房,经常是呼来、呼去地,楼上楼下隔音很差,没想到在五峰山还住上了洋房,还带电梯,这是我住过最好的项目部。”二航局老电工袁春明高兴地说。“忽如一夜春风来,”24天,将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温馨舒适的办公生活区呈现在我们眼前。搬家的那天,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徐凌骄傲地说:“五峰山公铁两用桥是我参建的项目,大临设施用时最短的,也是最标准的办公生活区”。
“这段日子,大家都辛苦了!感谢大家的辛勤劳作!铁路桥建设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你若不开始起跑,就永远无法超越。让我们齐心协力把五峰山项目干好,让二航桥品牌再塑丰碑。”施志勇在项目部首次“家宴”上动情地说。
二航局进场五峰山已经快100天,在短短100天里,项目一路“加速度”跑,实验室、拌合站建设完成相继通过监理单位验收。大桥完成主塔74根护筒沉设、栈桥、主墩施工平台搭设完成、北锚碇吹填完成桩机已进场、主3号墩、北引桥也已具备桩孔施工条件。五峰山大桥项目这台“大机器”也开始了它的“初运行”。
“二航局总是能带给人惊喜,不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大临建设,还保质保量,简直不可思议,跟了这么多项目,如此之快的推进速度绝无仅有。”中铁大桥监理负责人说。
(刘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