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凝心聚力保生产,众志成城克难关(8月11日)

发布时间:2015-08-11阅读次数:
       8月10日凌晨,在池州大桥施工现场,随着对讲机中传出N19号墩右幅第4根钻孔桩浇筑的消息,池州大桥项目成功实现了百根钻孔桩施工安全、优质、无事故目标。然而,工作的推进非常不易。
遭遇“难题集”
       由二航局承建的池州长江大桥跨江主桥CZQ-03合同段共有钻孔桩487根,其中主墩36根、边辅墩32、北引桥419根。主墩施工现场地处长江大堤压浸台上,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大,今年多阴雨天气,尤其夏季更是暴雨连绵,长江水位增涨迅猛,安全施工压力大,加之地质勘探数据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使得钻孔进尺困难,工期面临很大压力;引桥基础及下部结构均地处陆域,征地红线总长度接近3公里,红线范围内(宽度33.5米)村庄和农田密布,与线路交叉的有长江大堤1处、村庄3个、水塘4个、水沟5条、乡村道路2条和县道1条,所有墩位均需要修建施工便道通达,征迁涉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单位、村委会和个人的事务众多,协调工作量巨大。
以问题为导向
       面对施工安全、进度压力、外部征拆等诸多困难,项目部提前谋划、积极主动出击,不等不靠,攻难关、调结构,推出一片土地,修筑一段便道,见缝插针地进行桩基施工。
      “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到现场,才能把工程干好。”这是项目常务副经理黄先术经常对现场技术人员说的一句话。为安全优质的完成桩基施工,黄经理时常办公室、工地两点一线。因地质原因导致主墩钻进困难,让他寝食难安,常常加班到深夜,写写画画,琢磨研究。“主墩地层岩石硬度太大,旋挖钻机行不通,改用回旋钻机能否可行?”“地层软硬变化交替频繁,钻机配重在多少为宜?”各种问题在黄经理的施工日志本上,打满了问号,也记满了他对建好池州大桥的思考和探索。
“替补队员”想人所想
        作为“替补队员”上场的项目部书记刘东尚,征地拆迁是摆在他面前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为保证现场顺利施工生产,面对当地百姓征拆利益诉求大,甚至一些百姓无理要求和指责,刘书记总是避其锋芒“冷处理”。他常说:“我们搞工程,把人家树砍了、房子拆了,还不让人家发泄几句,没这个道理。百姓发火的时候,多倾听,少说话,换位思考,想人所想,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想人所想”的工作作风不仅得到业主的赞许,也赢得了百姓的行动支持。7月2日,临时便道和梁场用地协议顺利签订,打开了施工作业面。压在大家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100根钻孔桩的顺利浇筑,为大桥的顺利建设起了好的开始,一扫之前的压抑和苦闷,让大家看到所有付出和努力的成果,保证工期、鼓舞士气。项目部将乘胜追击,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智慧党建等一系列活动,继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精心组织,分工协作,靠前指挥,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大干热潮中,确保项目部总体施工计划按期完成。
 
(朱文刚)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