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苦干+巧干 共筑“铁路梦”(8月11日)

发布时间:2015-08-11阅读次数:
        盛夏,铄石流金,正是用汗水浇灌梦想的黄金季节。
        在桐庐大地,东起江南镇荻浦村,西至富春江镇芝厦村,与天气一样火热的,正是杭黄铁路桐庐段的施工场景。
       在全长28.174公里的战线上,千余名工人挥汗如雨,以“高、精、严、细、实”的要求,既埋头苦干、又科学巧干,既当筑路者、又当圆梦人。
       如今,桥梁桩基完成2600余根,承台完成240余个,墩身完成330余座;隧道完成1069米;路基完成53万方。这也预示着,桐庐的“铁路梦”正越来越近。
       “本以为来了以后,总有机会去看看桐庐的美丽风景,但除了开会去县城,我都没看过富春江。”正如工人李凯所言,工人们个个干字当头,几乎没有多余时间,甚至连节假日也是在工地和工友们一起过。
       不仅如此,修铁路的还都是“铁人”。他们开山筑路,遇水架桥,与大型机械、粉尘、噪音为伴,起早摸黑、兢兢业业。在隧道里,头戴安全帽,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讲话靠吼”在这儿也要大打折扣;在高温天,汗流浃背、连续作战的他们是真正的“高烤状元”。
      “70多个日日夜夜的施工,终于打通了!再辛苦也值!”在富春江镇象山桥村的上竹坞隧道施工现场,来自安徽的工人刘高海有着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他黝黑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作为全路段14个隧道之一,上竹坞隧道在6月底成为杭黄铁路桐庐段首个实现贯通的隧道。
       在另一头的城南街道仁智村,桐庐制梁场工人杨运还是个新兵,自首榀900T预制箱梁脱模提取成功以来,他的心里有底多了。该梁场承担全标段500余榀箱梁的预制架设任务,现场标识标牌林立、材料堆码整齐有序、作业人员操作规范。而在不远处,石墙里特大桥的施工同样有条不紊。
       这些场景,不但现场可以看,而且能在二航局项目部通过视频系统实时观测。有了这套系统,既可实时了解现场施工动态和原材料储备,及时进行调度管控和纠偏,也可强化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监督。
       这只是智慧元素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之一。在桐庐隧道施工过程中,全信息集成管理平台集数字化建造、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管理于一体,使铁路隧道的设计与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成为确保施工安全、进度、质量的重要保障。
       此外,混凝土输送车上安装了GPS车辆行驶和油料使用监控系统,为统一车辆调配提供支撑,还可防止混凝土、油料的异常消耗,成为文明施工的重要保障。“既要保证进度,也要最大限度减少扰民影响。”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背后,50多名一流技术员成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由于铁路项目概算清理和设计变更工作量较大,他们常在晚饭后集中在办公室,审阅图纸、熟悉规范、编写方案。这就是他们的“战场”,同样活力十足、激情四射。
 
 (余江 滕晶晶)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