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的篝火、欢乐的藏语歌曲、芳香的青稞酒……近日,中国交建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田妥村至根要村段(业拉山沿怒江越岭)项目建设者、属地民警和左贡县沙益村居民欢聚一堂,手牵手跳起锅庄舞,共话民族情谊。凛冽的寒风吹不散大家的热情,欢腾跳跃的篝火驱散了高原的寒意。公司参建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以来,克服高原特殊气候条件影响,攻克施工前期无路、无水、无电、无信号等一系列困难,逐步打开作业面;同时强化党建共建,积极融入当地,与西藏自治区群众书写了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两路精神”在传承
70多年前,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族人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的奇迹,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期间,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原各进藏公路已满足不了日渐增加的交通需求。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正是应时代需求而生。其中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田妥村至根要村段(业拉山沿怒江越岭)项目线路全长约42公里,经过闻名于世的怒江“七十二道拐”处,沿线地质条件、施工难度、组织保障等在工程各工区中均为最难。海拔高差超过2000米的怒江大峡谷、激流险滩、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灾害频发,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青藏高原摆在中交建设者面前,成为工程建设难以迈过去的坎。
自2023年7月进场以来,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敢于战天斗地。前期勘探走线时,无水、无电、无网、无交通的怒江大峡谷的无人区内第一次印刻了建设者的脚印,超过60度的峡谷斜坡,有些时候需要滑溜着走、有些时候需要滚着走。峻峭岩壁,没有路大家手牵手就摸索出一条新的路来。脚下是滚滚怒江,其艰险程度难以想象。各种各样的困难,都被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热情一一克服。他们在卫星地图上标注出了每一个工程结构物的所在位置,为项目正式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在高原,受缺氧环境以及地势影响,每一次出行活动都非常困难。但项目部员工还是坚持走遍了原始深林、怒江险滩、雪山峰顶,详细收集了各项施工数据。不稳定的坡体和超高的峡谷,让原318国道充满风险。“每天都不停地从高山上流下大量沙子、树木和石块,有些时候甚至有成吨的巨石滑落,对过往行人和车辆构成巨大风险。”这是留给项目建设者的深刻印象。然而大家以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在318国道道路边建起一面面防护网和高挡墙,有力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携手迈向新未来
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始终将工程建设和助力当地发展并列为头等大事来办,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有益探索,已形成“党建+管养”、“合作共建”、“地区扶贫”等三大特色工作品牌。
工程建设伊始,项目部就积极与负责昌都段道路管养的武警交通三支队取得联系,积极开展党建共建。面对318国道道路长且灾害频发的现状,项目部与支队达成协议,积极承担施工段内国道管养任务。2023年8月20日,318国道怒江大桥段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立方米泥浆土阻断了道路。接到支队的协助申请后,项目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迅速组织3台机械设备到达现场并开展清除作业,不到两个小时道路就恢复了通行。
项目部坚持与西藏群众团结协作,融入当地发展建设,与属地八宿县、左贡县政府达成协议,优先吸纳本地用工,租赁本地设备。2023年7月至今,项目部已累计在本地用工6500人次,租赁本地设备68台,为本地居民创收超过5000万元。同时,项目部积极对属地工人开展专项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还吸纳了5名西藏本地大学毕业生到项目工作,变“输血”为“造血”。
项目标头的沙益村,位于怒江大峡谷深处,出村唯一的通道是蜿蜒超过40公里的村道,“之”字型回头弯超过100个,且需要翻越3座海拔超过4000的山头,对外交流困难,经济极不发达。为解决村民增收问题,项目部积极采购村民产出的水果、蔬菜、青稞酒等,让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以前蔬菜果子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不出村就能将东西卖出去,让我们方便了很多,”村民次仁拉姆每每都会对项目部建设者们由衷感谢。对项目来说日常生活用品采购是小事,但对村民们来说却是解决了他们民生问题的大事。
为感谢项目部的付出,沙益村村民主动邀请项目员工一起参加富有西藏特色的锅庄舞活动。于是就有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大家起跳锅庄舞,跳出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深化了汉藏同胞的友谊,为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考虑到318国道“七十二道拐”路段路况复杂,安全风险高的现实情况,项目部还在根要1号隧道与318国道的交叉口处设立了“爱心驿站”,以方便遇到紧急情况的路人。通过这个驿站,项目部紧急帮助了数百名因地质灾害受困于318国道的当地群众和过往游客,备受大家赞誉。
如今,项目建设作业面已全面打开,高原深处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而中交建设者们正在以豪情壮志持续践行和传承“两路”精神,在高原上树立起永不褪色的丰碑,连接起一条助力西藏发展的新纽带。(潘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