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渝南大地,青山隽秀,江河淙淙,空气中浸润着春天的清新气息。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的藻渡水库工程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挖掘机正进行溢洪道开挖作业;近乎垂直的山谷崖壁上,工人们进行放空洞边坡防护;藻渡河中的裸露基岩上,工程师们正在做着围堰灌浆试验……这项重大水利工程,正在全面打开施工局面,各工点建设加快推进。
藻渡水库工程,作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确定建设的172项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备受社会关注,也凝聚着国家部委、重庆市和綦江区政府、项目主管单位、建设方和具体实施方的共同合力。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藻渡水库工程,正在所有建设者们的齐心奋战下,逐渐从蓝图变成现实。
梦想“启航”
据相关资料,长期以来,綦江流域洪水频发。綦江自1550年至今约10年出现1次大洪水,每30年就有1次特大洪水。
经研究论证,在藻渡河上游修建防洪控制性水库,具备解决綦江城区防洪问题的条件。藻渡水库的建设,是防洪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重庆南部片区城乡供水和灌溉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建设藻渡水库势在必行。时间的指针拨回2022年9月5日,藻渡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的消息刷屏綦江人民的朋友圈。喜讯传来,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多年夙愿终于实现。
然而,藻渡水库的建设构想,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藻渡水库建设于1968年首次提出,2011年开展专题研究,2014年列入国务院172项重点水利工程,2016年启动工程规划、可研设计工作,2020年列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2022年列入国家重点推进的55项重点工程,2022年9月5日通过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2022年9月15日启动先期工程建设……从藻渡水库首次提出到正式开工,这一接力长跑整整跨越54个春秋。
2023年5月,藻渡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水利部批复,标志着藻渡水库工程勘察设计审批工作全部完成,工程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就在同月,由中交上航局、中交二航局、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EPC总承包项目,计划工期60个月。
各方协作,压茬推进。2023年5月20日,藻渡水库主体工程开工活动暨央地合作签约仪式在綦江区举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中交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海怀出席仪式,并表示中交集团将集中优势力量,快速推进设计施工,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努力把藻渡水库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
随后,历经项目EPC总承包合同签约、相关方召开开工见面会及系列筹备后,藻渡水库项目枢纽工程于2023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
从此,藻渡水库掀起全面建设热潮。由各方人员组成的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经理部,承担起了藻渡水库工程设计施工等实施任务。项目团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綦江,以建设“优质工程、清廉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智慧工程”为共同目标,在藻渡河上迈出奋斗攻坚的新步伐。
现代版“精卫填海”
混凝土罐车沿着藻渡河岸的山崖公路行驶,一会是陡然直下的下坡,一会是只能仰头而视的上坡,穿过七折八弯,还没达到目的地。
当罐车与一辆小汽车相遇时,便很快停下,让小汽车从狭窄的另一半路穿过。狭路相逢,两车间距不足10公分。小车不得不趴下后视镜,而罐车则持续向傍山一侧挤靠,直到右侧轮胎的一半悬空到排水沟上。“真险!”路人不禁感慨。就这样,两车小心翼翼才得以错车。
3月底,笔者探访藻渡水库项目时看到了这一幕。这是藻渡水库为修筑便道、罐车借道当地村道前往施工点浇筑挡墙的场景。位于藻渡河上的大坝是藻渡水库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建成后将发挥蓄水、泄洪、输水、发电等功能。该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要用到188万立方米的砂岩石料进行填筑。
“结合地勘条件和施工需要,项目计划将距离大坝近5公里的一处山体设为大坝填筑料的料场,名叫白鳝田料场。”项目工程部副部长范恒介绍,“为此要修筑一条从大坝到料场的便道。”为修筑这条道路,项目部只有首先临时借道村道,待料场进场道路修通后,将全面打通原材料通道。
项目副经理周术灯负责大坝工区生产管理工作。徒步现场各个工点,他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这位有着30多年水利工程从业经历的工程师,今年特地来到藻渡水库项目从事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
3月底的藻渡河静水微澜,河面上还露着大片岩石。“千万不要小看藻渡河,泛滥起来不得了!”周术灯说。
“今年10月大坝要下河截流,12月启动填筑,2025年4月30前大坝填筑高程必须达到340.8米,填方量超90万方。”周术灯说,340.8米是大坝填筑安全的重要节点,如果遇到50年一遇洪水,填筑高程没达到就可能翻坝或溃坝,进而导致整个赶水镇及下游场镇遭受洪灾。
按照计划,今年9月30号前项目部要在白鳝田料场备足至少40万方料并运到大坝工区。从大坝到白鳝田料场的进场道路设计全长约4.2公里、宽度7米,两辆渣车并排驶过不成问题,建成后施工车辆将不再行驶狭窄的村道,而是通过这条新的坦途一路畅行。
“这条路可以说是大坝施工的生命线!能否按期完工投入使用,将影响后续一连串施工进展。”周术灯介绍。
“高挡墙注意填土分层碾压,排水孔注意检查是否畅通,挖掘机旁边必须安排指挥人员旁站……”为加快进场道路施工,周术灯和现场管理人员们一道坚持开展巡查,对毛路开挖作业、挡墙、箱涵质量安全全面监控,确保道路施工稳步推进。项目部还为村道修建多个错车平台,在视线盲区设置反光镜,确保施工车辆安全高效行驶,同时也方便当地民众。
放眼望去,藻渡河岸上的悬崖峭壁之间,一台台挖掘机在开凿山石、挖掘土方,一辆辆运输车穿梭其间,转运渣土,形成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通过努力,4月5日,白鳝田料场进场道路毛路全线贯通,为后续大坝供料提供了有效保障。后续,项目部还要对毛路进行线路设计优化、路基开挖、路面硬化,使道路具备运输条件。
而在大坝工区,从2023年9月开工以来,项目部已将大坝两岸的边坡进行大量开挖,在一片片陡峭的山体上开凿出车辆通道和临时作业平台,为枢纽工程的溢洪道、导流洞进水塔、放空洞等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个工程涉及大量开挖和陡坡作业,危大工程特别多,所以打通所有交通便道对后期施工至关重要。”项目常务副经理王国红说。
据了解,最终白鳝田料场道路将在今年10月底前具备使用条件,到那时将有近70辆渣土车往返于大坝和料场之间的道路上,装料、卸料,直指一个目标:为大坝填筑做准备。这就像精卫填海一般,建设者们将原材料从一座山上一车车运往大坝,日积月累填筑起藻渡水库的“脊梁”。
当好水利“插班生”
“让听得见炮火的指挥者指挥现场,让领导班子深入一线,这样才能更好推动项目建设,解决实际问题。”藻渡水库项目执行经理段振益说。
每周一、周三、周五早上7:30,段振益都会组织班子成员准时召开碰头会,短则半小时,最长不超一小时,在最短时间内互通信息,了解项目动态,商讨问题解决方案。这个习惯从他加入项目团队以来一直在坚持。
“现在我们更加聚焦现场推进,加快督促落实,针对水利工程专业不精的短板,领导班子带头边干边学,同时加强对标交流。”段振益告诉笔者。
藻渡水库工程是中交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后的首个项目,也是中交集团进军水利行业的重要起点。项目团队之前大多从事路桥、山岭隧道等领域施工,做大型水利还是头一次,在工程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藻渡水库工程分为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水源工程主体是水库大坝,而输水工程则有着94公里的线路,包括18座隧洞、10座倒虹吸、5座箱涵、4段管道和2个水池。如果说桥梁施工是一条线,那么水库施工就像一个面,点多面广,设计施工较为复杂。
说干就干,马上就办。今年1月2日,项目部组织开展2024年首次水利制度规范学习培训,从安全、审计、法律风险、合同四大板块细致梳理了水利部、重庆市水利局有关水利水电施工安全、质量规定、管理行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进一步加深了项目团队对水利规范的认识。
项目部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从外部引进有经验的水利专家、技术人员到项目工作,周术灯就是水利专家团队的一员。他除了管理施工现场,还要参加项目部设计优化、方案编制研讨会,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另外他还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
为拓展视野,项目部先后组织人员到渝西水资源配套工程、金佛山水库、十堰引水工程等处组织开展9次对标学习,取长补短,交流互鉴。
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团队还进驻现场办公,为藻渡水库施工方案编制、工艺试验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技术中心专家正在进行围堰灌浆等试验,以获取围堰施工的技术参数等,为后续围堰施工、大坝截流做好技术准备。
在赶水镇的项目驻地,入夜后的办公区依然一片繁忙。每间办公室里都亮着灯,管理人员白天跑现场,晚上组织学习、讨论方案、编制资料。正在召开周例会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由于参会人员较多,门口都坐满了人。
“设计优化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讨,出图纸计划要尽快定下来,为推动项目实施我们与设计方的沟通要及时高效。”项目设计服务部副总工罗潇告诉笔者,现在的状态是,大家边学习边实践,努力做好水利“插班生”,把水库建设好。
深夜临睡前,罗潇在朋友圈里写道:“在温州大桥把抖音戒了,在藻渡水库都快把手机戒了,真的是忙到飞起……”这也是每个藻渡水库建设者的真实写照。
合力推进移民征迁
悠悠藻渡河,从重庆金佛山出发,流经贵州,再流向重庆,最终汇入綦江。
藻渡水库的建设,就是利用地形高差,通过大坝将藻渡河上游河水进行拦截,发挥水库的各种功能。然而水库的建设将使上游水位抬升,其间27公里范围内涉及渝黔两省的赶水镇、坡渡镇、羊磴镇和关坝镇都有淹没区,淹没面积约10300亩,涉及移民人口5000多人。
“我们的主要职责是用地手续办理和矛盾纠纷调节两大块,配合地方完成搬迁移民安置补偿,跟踪移民投资任务落实等。”藻渡公司移民征迁处董海锋介绍说。
移民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着不同省市区征迁政策不一、宣传口径不一、群众诉求不一、安置方式不一等客观难题,其中更棘手的是涉及民众利益诉求的分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藻渡公司移民征迁处的工作人员们。
董海锋告诉笔者,移民处只有4个人,但工作量极大,重庆贵州两地都要跑。白天跑现场,晚上回来还加班到凌晨,商讨第二天的工作。
他们在工作中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首先是工作人员自身要吃透移民政策,能够对条款信手拈来,解释得清,表达准确;第二是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格依法依规解决移民诉求;第三是善于和群众交流沟通,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和群众意愿,言谈举止注重礼貌;第四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对房屋的结构认定、搬迁人口的界定以及附属认定等,都需要十分严谨细致,除了自身吃透,更要发挥团队力量。”董海锋说,我们往往都是和业主、政府、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协同工作,走进村民家中召开“院坝会”,与村民拉家常,详细测量,反复核对数据,直到完成相关方确认。
截至3月底,藻渡公司移民处已完成移民搬迁人口1690人,房屋拆迁方面綦江区已完成93%,其他区域移民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除了移民搬迁,藻渡水库建设本身还涉及到施工临时用地的征拆工作。就是说水库建设涉及到的工棚、厂房、临时道路等都是临时用地,工程建成后还要进行恢复,交给产权方。而使用这些土地就要进行征拆。
高应东原本是项目测量队长,后主动请缨加入项目外协部,协助开展临时用地征迁工作。“尤其是水库输水工程线路涉及重庆市綦江、巴南、江津等区,线路长,点多而散,输水施工涉及大量征地工作。”高应东说。
高应东和项目征拆团队确定了征地工作流程,带着卷尺、征地范围图纸,与设计单位等相关方,现场踏勘,丈量用地范围内的房屋面积、树木、房屋附属物等情况,然后统计出清单逐步提交相关方以加快征地进程。
征地勘察和工程测量有相似之处,钻进深山,跨过深沟,都是常事。“但也很危险,我们一个同事勘察过程中不小心滑倒,一下滚落山坡二十多米,幸无大碍,可把我们吓惨了!”高应东回忆道。后来他和成员吸取教训,针对十分陌生的地方,尽量请当地村民做向导,以避免迷路或涉足危险区域。
临时用地免不了会用到基本农田,而如果用地占比超过政策范围就无法获得使用权限。分管项目征迁工作的项目副经理刘创仔细研究输水工程线路实际情况,取消了部分项目工棚、临时办公区的用地计划,而是选择在就近村镇租用办公房,这样既减少了基本农田占比,又节约了项目临时设施的建设成本。
4月2日,藻渡水库工程綦江区第三批临时用地正式审批落地,该批临时用地共涉5镇10村17个村民小组集体土地约32公顷,将作为项目施工便道、工棚、弃渣场、地下管线敷设等用地,为主体工程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青山葱翠,江河奔流。清澈潺潺的藻渡河,正在涌动着生命的力量。未来,随着藻渡水库的建成,藻渡河将为民众增添更多福祉,为渝南片区数百万民众提供优质清洁水源和灌溉水源。同时,藻渡水库也将发挥蓄水、防洪、发电功能,为民生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