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大桥项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小岛上,公司承建大桥引桥标段,项目部依海而建,沿狭长的海边堤岸分布,不仅建筑施工区域狭小,而且生活区用地也严重短缺,严重阻碍了项目施工的开展。
面对困境,秀山大桥项目部想出了一系列的妙招,巧妙地解决了用地紧缺这一大难题,促进了工程的开展。
填海拓场地
2012年10月,公司中标秀山大桥引桥标段,一中标就开始打起了一场恶战,2个月内须完成先期栈桥搭设任务,为后续施工的开展打开工作面。而此时,场地受限却成了项目部面前最大的难题,搅拌站安置场、钢筋捆扎场,以及贝雷片、钢护筒等材料堆场都需要大量的空地,而现有储备用地却远不能满足施工需求,没有场地,工作面就无法打开,施工就无法快速开展。
在此境况下,项目部召开会议,经过分析,陆上凿山开场成本太大,而向海上拓展,填海造地却是个不二的良策。思想统一之后,战役迅速打响,在全体项目部职工的奋战下,围海堆填任务提前3天完成,在海上硬生生地造出了一大片场地,解除了开工初期施工场地急缺的困境。
向海要地,这是秀山大桥项目节省用地的第一大妙招。
集装箱飞上了天
项目部办公区和生活区在渔业公司的旧址上改造而成,办公和生活空间有限。随着工程的深入,施工逐渐进入高峰期,作业人员骤增,但生活区现有的住宿房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窘境。
可用空间殆尽,项目部转变思路,把焦点转向了空间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过程中,楼顶就成了重要的空间资源,由于现有的房屋均由旧房改造而成,房屋的承重力不佳,经过取样测算,若采用砖结构楼上加盖,承重力将受到质疑,于是,项目部就想出了一个奇招——让集装箱上楼,集装箱较砖结构,轻便,对承重力要求小,还可以二次利用,集装箱到货后,项目部就利用起重机将箱子吊装到楼顶,在里面装上水电,一排新房就落成了,让集装箱飞上楼,实在是节省用地的一大妙招。
扎根海上
节省用地的另大一妙招就是——扎根海上。
在宿舍供应紧张的境况下,转移战场,扎根海上施工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赶施工进度,加班便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一个电话,就需要立即到场,住在后场很不方便,出门不仅需要车辆接送,上平台还需要乘坐交通船,所以技术员索性就住在了施工平台上,在海上扎下了根,吃在海上,住在海上。一来可以节省住宿空间,二来可以节省上下船时间,减少疲惫,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三来还可以实时关注施工动态,一举三得,曲线节省用地,堪称妙举。(沈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