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船闸项目灾后抢工侧记
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是全国第一个在运行水电枢纽工况下进行的既有碍航船闸改扩建工程。工程设计在原有老船闸下游新建一座四级标准船闸,建成后过闸的船舶等级将由原来的100吨级提升到1000吨级,预计双向年货物通行能力由原来的100万吨提升为2500万吨,将从根本上提升富春江流域的物流水平。作为整个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其建设对浙江省及杭州市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完工后,钱塘江中上游水运瓶颈将被打通,对杭州西部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撬动西部县市经济发展的新杠杆。
因其特殊的施工环境,项目工期紧张,施工组织困难。今年夏天,富春江流域连续两次水文记录上罕见的洪水,让工程遭受了重创,导致工期延误4个月以上,让原本紧张的工期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工,富春江项目部上下一心,以高昂的姿态开始了第四阶段劳动竞赛。自9月份起,大家都开足了马力,开启了“富春江速度”,迈上了生产的高速公路。
齐心协力提效率
小曾裹了裹身上的大衣走向远处,泵车的灯光不足以穿透浓浓的夜幕,只能听到船闸主体隐隐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这是他在下游引航道的第75个夜班了。今年8月底,洪水又一次将工地完全淹没。对于农民工来说,没活做就没收入,小曾和他的班组怀着忐忑的心思窝工在驻地,逢人就抱怨。没想到洪水一过,仅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施工现场就清理完毕,被淹没的基坑也被完全抽干,整个项目开始投入全面的生产施工当中。
从9月秋老虎的炎热到现在12月冬季的寒冷,不知不觉中,小曾已经连续上了几十个夜班。算了算,明天又是项目周生产例会的日子了。项目部为了提高施工班组的生产积极性,每周都会评选优秀班组和优秀农民工,颁发流动红旗并予以奖金奖励。最近几周都是上闸首的队伍评了优,他们队伍里的每个工人都挺直了腰板,就像插在他们工区仓面上的流动红旗,显得那么的骄傲耀眼。明天一定能把流动红旗抗回来,小曾狠狠地跺了跺脚,这周他们工区憋足了劲打了整整七仓混凝土。
响亮的喇叭声,将小曾的思绪拉了回来,项目部送夜宵来了。项目部为了加生产效率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小曾咬着热腾腾的包子,憨憨的笑着。白天送盒饭,夜晚送夜宵,书记还亲自上工地分发香烟,每周干得好还有奖金。难怪大家都鼓足了劲头,拼命施工。
自从复工开始,现场混凝土的浇筑从没有停过。白班夜班换着倒,罐车泵车轮着上。项目生产施工仿佛是驶入高速公路的跑车,在每个零件的精密协作下,开始向人们展示出其巨大的动力和惊人的速度。据统计,从9月份开始,富春江项目平均每日混凝土浇筑量在1000方左右,截至11月,船闸共计已完成混凝土浇筑11万方。
职工“带班”抓质量
洪灾后的钢筋绑扎总出现问题,一遍遍地整改,一次次地停工,让项目部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最终,在时任总经理薛安青的指示下,项目部想出了一个狠招:单独另聘两个钢筋班组,专门作为应急攻坚的队伍。哪里钢筋不合格,攻坚队就帮哪里,哪里有施工有阻力,攻坚队就到哪里。而且这两个班组由项目部亲自管理。每个队伍指派两个项目部职工,分成早晚两岗深入班组带班施工。小谭正是第一批“下班组”的职工。
毕业就进了二航局,短暂的培训后就被分配到了这里,富春江对于小谭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想起挑选带班职工时,自己赶忙表决心、打保证,生怕轮不到自己,小谭不禁笑出声来。从开始什么都不懂,指挥不动工人,到现在自己带领的班组持续评优,成为各个工区的“香饽饽”;从分不清工程仓面编号,到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把现场走一遍。大家都说小谭吃得苦,忍得住,有干劲,有能力,是个值得培养的小伙子。小谭倒是觉得,自己做的很少,是项目的大环境逼着自己向前迈进。小谭见过项目总工为了让已浇筑的仓面得到更好的保养,连轴工作好几天,最后实在太累趴在办公桌上小憩的情景。他也见过和他同一批的“新生”为了保证大方量仓面浇筑质量,坚守现场一天两夜,蓬头垢面、胡子拉渣的样子。他也曾从同事那听说过其他工区的某位工人,为了将泵车料斗中漏下的混凝土整理好,主动加班不计报酬的传言。小谭觉得项目的每个人都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大家都只是简单的想把船闸建设得更好。
小谭其实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有时候反而觉得自己是个好逸恶劳的“懒人”。但在富春江项目,他总是在做着“力争更好”的事情。刚来项目上,小谭就在同事们介绍下,对工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全国首座既有水利枢纽运行工况下的碍航船闸改造;各界关注度极高;连续获评杭州市和浙江省的示范工地;自建砂石料加工厂;创新采用液氨冷却......对于小谭来讲,这样一个以“争创国优”为目标,树立了浙江省“标杆”的工程,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和动力。按他自己的话说,在狼群里,就别想着做羊;在逆流而上的鱼群中,你停着不动,就是背道而驰。
积极“找茬”保安全
天色刚刚放亮,老周照例来到了施工现场进行今天的安全巡查。项目职工和现场工人们总是称呼他为“周大师”。在项目部拍摄的廉政微电影《心中的阳光》中,他饰演商人张老板,惟妙惟肖,深得观众喜欢。
“大师,今天还是这么早啊!”
“那是,安全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怎么样,中午吃完饭到我们安保部来,我们再搞两盘。”
“算了吧,你下象棋都拿了省级比赛奖项,还来虐我们这种菜鸟。”
“你中午还是要过来安保部一趟的。昨天抓到你们工区有工人上仓面作业没系安全绳,处罚意见已经下来了,记得过来签字确认。”
“不是吧,你不是当场就把那工人揪下来教育了一顿,连分包队负责人都被你叫过来批了一通,当时整个工区都强调整改了啊。怎么还要罚啊。再说那工人就是上去送个东西,就被你逮着不放,这明显是故意‘找茬’啊。”
“小伙子,就是要‘找茬’啊。安全无小事,被我‘找茬’受罚,总比真的伤着人好吧。再说这次罚了你们,下次才不会觉得这是‘小问题’而留下‘大隐患’。”
......
到现场到处“找茬”,是周大师每天的重点工作之一。其实除了项目安保部,项目部其他部门的同事也会随时随地“找茬”。小到项目驻地卫生,大到现场临电安全,项目部的每个职工或多或少都找过茬。项目领导班子很乐于在项目部大力发扬这种“找茬”文化。党员划分责任区、团员设立突击队、职工鼓励去“找茬”,成为富春江项目部保证生产安全的“三板斧”。
项目前有“六亲不认”安保部“黑脸”执法,后有项目部职工天天“找茬”,工人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就因为一个工人安全帽带没系好,这些“安保”大神们可以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盯着那个队伍,搞得那个队伍的工人,恨不得出门就戴着安全帽。你还没脾气,因为他们一定会“引经据典”说得你心服口服。富春江项目的工人们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从不放松对生产安全的高要求,富春江船闸项目已实现重大工伤死亡责任事故为零,工伤死亡率为零,重伤率为零,重大机损事故为零,重大水上、道路交通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的“安全生产六为零”目标的第745天。
虽然冬季的寒风在不经意间降临,但富春江船闸施工现场依旧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富春江船闸项目部进入了高速生产的黄金期并还在持续。提效率、抓质量、保安全,项目部的员工戏称,这就是“富春江速度”。(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