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航五先模群英谱

首页 党的建设工会工作航五先模群英谱

周范武:“武”动交通路,匠心筑梦途

发布时间:2025-07-22阅读次数:

劳模简介

 

周范武,男,42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二航局十巫南高速项目经理 。2006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过洛湛铁路、三黎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并先后在湖南办事处、京津冀办事处从事经营工作,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2022年4月荣获“丹江口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3年4月荣获“丹江口市劳动模范”称号,2025年4月荣获“十堰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

 

 周范武工作照 (1)



 

周范武:“武”动交通路,匠心筑梦途

 

秦巴深处起长虹,深溪架桥傲苍穹。

 

在位于秦巴山区的十堰市竹溪县新洲镇,全球最大跨径单塔部分地锚式斜拉桥——十巫南高速新洲特大桥正于山涧拔地而起。这是周范武的又一力作。

 

这个曾获得丹江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同事们誉为“拼命三郎”的航五人,扎根于基层项目20年,走过南、闯过北,又将自己的满腔豪情带来了鄂西北,主导十淅高速及十巫南高速项目的建设。

 

“要有决心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畏艰难,能解决实际问题、提质增效,对工作始终保有情怀。”这是周范武眼中的“劳模精神”。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是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想要亲身实践学过的专业知识,就需要去到施工一线。”

 

2006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周范武带着一股“闯”劲加入二航局,来到洛湛铁路项目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年半后,他加入厦蓉高速项目团队,用4年的时光完整经历了项目从筹备到完工的全过程。那股与生俱来的“闯”劲,让年轻的他在项目上迅速成长了起来,从技术员“升级”成了技术主管、质检部长、副总工,之后又负责预制梁场,每天在施工现场连轴转。

 

深知专检在 “三检制” 质量管控体系中的关键作用的他,对关键工序必定全程跟进、严格把关,为了检查孔底虚渣是否清理干净、混凝土振捣是否到位,项目上三百多根人工挖孔桩他爬过半数。“那时候既要负责质检部的质检工作、计量工作,还要负责预制梁场的制梁、架梁,工作非常充实,‘拼命三郎’这个称呼,形容这一时期的我还是比较准确的。”周范武笑着说道。

 

繁忙的工作中,周范武养成了记录的习惯,经常会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整理归纳,记录在自己的《施工记录》文档中。50米T梁的预制是厦蓉高速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在一次又一次尝试的过程中,周范武意识到,常规T梁模板在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上都存在很多的不足。而如何改变这些不足的疑问,被他留在了他的施工记录里,绵延了十余载。

 

之后的时光里,周范武又历经了两个项目的历练。担任京新高速临白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期间,他负责项目的生产、物资、设备等管理工作,在“无水、无路、无电、无人、无通信”的戈壁滩上和项目团队“战风沙、斗酷暑”,创造了三个月完成千余万方土石方工程,单日最高产值达1560余万的生产纪录,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原计划工期30个月的生产任务。这些经历助力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者,也为他在2020年全面接手十淅高速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敢教日月换新天

 

十淅高速是一条纵贯南北的鄂豫省际快速通道,是《湖北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交通重点项目,包括主桥及其余桥梁20余座,其中T梁的预制和架设是项目上除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外的关键线路,而十淅高速项目需预制T梁1201榀,施工组织更是关键。如何高质高效的完成T梁预制和架设?十年前留下的困惑再次向周范武袭来,“创新”似乎迫在眉睫。

 

“模板能否由多节段拼装优化成整体安拆”、“模板整体化后怎么解决吊装、移动问题”、“怎么解决脱模问题”……,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周范武带领项目团队和模板设计方反复优化、反复调整,最终设计出了一套 “自行式液压整体T梁模板”。这套整体模板配置有行走、液压等系统,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2021年4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等主管部门到十淅项目进行例行检查,“自行式液压整体T梁模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其对T梁预制中质量通病的大幅改善、实现了T梁预制施工的本质安全,得到了参观人员的充分肯定。“这是我们团队智慧的结晶、共同努力的结果!”周范武对这一成果很是满意。

 

而横跨水库的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则是周范武最为关心另一个重点。作为世界最大跨径部分地锚式斜拉桥,大桥的施工作业条件极为“苛刻”,其主塔位于水库两岸的U型峡谷地带上,原计划采用“深水栈桥+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案,为桥墩的水下施工提供条件。为了预防水位变化对施工的影响、减小施工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周范武在大桥建设筹备之初便将库区的水文资料牢牢记在了心里,也因此敏锐的发现,从2019年年初开始,水库水位不断刷新着历史低点。

 

“这是难得一遇的枯水期,如果组织得当,完全可以用最经济、最简单的混凝土挡墙围堰替代原有方案,用最小的代价实现将水上施工平台转为陆上施工平台,可以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也不会污染库区的水源。我们得好好利用这个时机!”周范武紧盯着水库水位说道。

 

说干就干。在详细勘测河床地质、做好充足细致的施工规划后,周范武与相关各方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最终确定“下部混凝土挡墙+上部钢围堰”施工方案。2019年5月,下部挡墙混凝土开始浇筑,与此同时,库区的水位也开始逐渐上涨,项目团队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进入了“全天候”作业模式,周范武每天守在现场协调,在他“无微不至”的“精心照料”下,现场施工高效顺利地不断推进,围堰爬升的速度死死压着水位线,始终比水位高出一截,最终在水库岸边硬是抢出来了两个2000余平的陆上施工平台,为特大桥的如期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2年8月,丹江口水库特大桥顺利合龙;2023年12月,以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依托的“超大跨径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经湖北省技术交易所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11月,十淅高速项目获评“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24年优质工程奖”。

 

“事情做成之后的那种自豪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团队的努力有了回报,我们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肯定,这也是我们团队自我价值的体现。我希望未来还能做得更好些。”周范武说。

 

 

 

再展宏猷绘锦程

 

十淅高速项目完工后,周范武再次与鄂西北签了“续约”,开始主导十巫南高速项目的建设。这是湖北省九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的第八纵,是湖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亦是二航局“党建+安全”典型培育项目。

 

“在十淅高速项目的收尾阶段,农民工工资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央企员工,我能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不易,这也促使我们团队下定决心要以十巫南项目为起点,将产业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做实做透,要真正做到教育交底全覆盖,工资发放零纠纷。”周范武这样说道。

 

在项目筹备阶段,他和项目团队与实名制管理系统开发团队积极探索、持续优化改造,最终于2023年11月,“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开始了运行。之后,系统仍在使用中不断“升级改造”,与平安二航APP进行了联动,实现了安全教育、劳务合同、劳保发放、考勤打卡、工资发放、人员进退场等全过程管理,并将人员的教育交底、合同管理、考勤管理、工资发放进行了“四帐合一”。

 

而为了让工人们能接受这个“新事物”,周范武项目管理人员走进班组逐一进行说明和宣贯,让“录入系统”、“参与教育培训”、“进行打卡考勤”成为每位工友的习惯,用“实名制”守护每位工友的安全、确保工友们的工资发放。

 

“24年系统运行一整年,效果显著。截至24年底,我们完成了约6个亿的产值,实际发放民工工资5998万。这也是我们过得最安心的一个年。”周范武开心地说道。

 

2024 年 7 月,周范武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后续工作的一个鞭策,”周范武说。

 

“要把创新工作运用到项目管理中去,促进项目管理的提质增效。” 在他的推动下,十巫南项目引入了圆柱墩智控振捣装置,并对初喷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优化,大幅提升了混凝土的性能;针对兴隆2号隧道覆水软岩层所研发的覆水软岩隧道的施工工法,不仅大大提升了该类型隧道的施工工效和安全管理,还荣获了中国公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一大批成果即将孕育而出。

 

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畏艰难。20年扎根基层,周范武始终怀揣着对交通建设事业的热爱,坚守着他炽热的初心、践行着他对“劳模”的理解。

 

来源 | 十巫南高速项目

作者 | 黄子珅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