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京沪高铁抢抓十个特殊结构物的关键一年。目前项目部正掀起“克难攻坚 勇争一流”建功立业劳动竞赛高潮,全体职工精神抖擞投身到施工生产中。其中,有三名年轻的非主体员工相应挑起了项目部室主管和现场特殊结构物技术主管的重担,发挥了领头羊的关键作用。 2008年,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公司工作的王萧萧经分公司网上招聘调入京沪高铁六标段一工区一作业工区。进入项目部,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很快就适应并融入到工程管理部的工作中。当时项目部正是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时候,作为技术员,他白天赶到现场勘察地形,晚上加班加点编写施工方案。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丝不苟地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及时到位。他编写的施工方案可行性强,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工程部起到了中坚作用。由于成绩突出,不久他担任工程管理部部长。面对更大的工作量,他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一方面积极配合领导做好与上级机关、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各种信息畅通。他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感染了身边每一位同事,大家都以他为典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初见的邓强,一位白白胖胖,个子不高,充满书生气的男生。任何时候他总是一脸笑呵呵。工作中他更是以这样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任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基本功底得到领导的赏识。在抢抓十个特殊结构物期间,他被任命为青阳北路连续梁施工的技术主管。青阳北路工程既是京沪六标段最东端的一联起标志示范作用的连续梁,又是作业工区跨度为72m的最大跨度连续梁,工期紧,任务重。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非主体员工,第一次承担这样重大的任务,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为完成既定目标,他每天驻扎在现场,摸爬滚打地,从实践中不断自学,总结经验。“倒春寒”的三月,他顶风冒雨,几乎每天24小时在现场指挥施工,协调内部各种关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艰苦的施工条件,超负荷的工作量,邓强多次体力透支,病倒在工地,但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有休息一分钟。如今,白白胖胖的小伙子不见了,“这下好了,多年的减肥梦终于实现了!”眼前这位黝黑瘦弱的小伙子依然笑呵呵的说道。 北方小伙孙晓强,在京沪高铁开工之初就分配到项目部。机灵聪明是项目部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对待一个问题,他总是肯专研,肯动脑。他笑言自己是技巧型选手,他的这种工作方式也为工程做了不少贡献。京沪高铁六标段一工区第一作业工区首个特殊结构物——跨常焦线连续梁工程,工期紧迫,质量标准高。孙晓强在担任此工程技术主管期间,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及交叉施工作业对工期的影响,采用机械化施工,合理安排,优化资源,确保足够的技术装备和人员投入。今年春节期间,他仍跟班作业,坚守一线。工作中,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合理多变进行规划。由于施工中基坑开挖和支护难度大,他果断采取钢围堰方案,取得甚佳效果。同时他梳理协调好各协作单位的关系,在现场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保证了生产的正常开展。 日日夜夜的奋斗作战终于换来了佳绩:2月13日跨常焦线(33+40+33)m连续梁梁体成功浇注砼1200方,中交京沪高铁六标段首个特殊结构物砼浇注任务圆满完成! 常焦线工程一结束,孙晓强立马又被委派重任,赶往北塘河特殊结构物工程担任技术主管。跨北塘河连续 梁工程属地方5级通航航道,是京沪高铁六标段一工区第一作业工区首个跨河现浇施工的重点工程之一,由于航道临近河岸,桩基在河堤处施工,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给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带来一系列困难。孙晓强全力以赴,克服水塘开挖承台时遇到地下水位较高,地表积水多,淤泥层后的困难,采用井点降水和钢板桩支护的方法确保了通航建设的顺利进行。他的灵活多变的战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程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面对这些,他仍然很谦虚:“我应该感谢项目部信任我,给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我这个非主体员工有机会锻炼自己!” 我们相信,有这支年轻的技术骨干在京沪高铁战线上发挥着无限的光和热,用他们的热血和青春浇注事业,京沪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