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清明节也到了,看着窗外的山,一片绿的海洋,隐露出几个墓碑,还不时传来祭祖的鞭炮声,让身在异地的我想起家乡农村以及童年趣事,童年随同父母给先辈上坟,在田野里摘一个个毛茸茸的野草,在田梗上摘野草莓,在桑树上摘桑叶养蚕,把柳树枝条撇下来,择成一段段,枝条皮做哨子,枝条做挑棍,还把家里存留的蓖麻种子撒在屋子周围,记忆最深的是在春天养蚕。 第一次养蚕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记得有一天,哥哥递给我一张报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黑点点。哥哥说那是蚕籽。让我每天摘桑叶放在蚕籽上面。我按照他说的做了,几天后,那蚕籽的黑壳里,爬出了密密麻麻像是黑蚂蚁一样的蚕。我把蚕放在火柴盒子,再放一些露出芽尖的桑叶在里面。 我家附近有很多桑树,每天都采回的新鲜的桑叶喂它们。蚕一天天的长大,当它由黑变白的时候,我找出家里空鞋盒子,使得蚕有了宽阔的活动范围。记得养的最多的一次是,在家里腾出一个房间,房间里的竹床、簸箕、木板床上都是白花花的蚕,在一片片桑叶上,他的胃口也随之变大,摘取的是手掌大的桑叶喂它,或者是把有桑叶的树枝扯下来唯它们。它们唰唰地吃桑叶声音极好听。 蚕贪婪的吃着桑叶,变得越来越透明。整个身体白白的,胖胖的,一条条地趴在了桑叶上。我静静地看着它们,忽然发现了不再吃桑叶的蚕口中吐出丝来。那一根根亮晶晶的丝线,在太阳光下,显得越发的漂亮起来。 后来,蚕爬到了角落里做了茧。这茧有黄有白,透过薄薄的茧皮,看到有的蚕已经睡了,有的蚕还在吐丝加厚这小小的茧房。哥说:“这茧是蚕的房子,一旦蚕睡醒就会变成蛾子飞出,他们就是蚕籽的爸爸、妈妈。”为了看到破茧成蛾的情形,我总是拿来着蚕茧对着太阳照,直至真的看到了蚕变成蛹,蛹变成蛾飞出。 我们为蚕的成长快乐着,而蚕的蜕皮痛苦年幼的我却不知。妈妈说说:“蚕的蜕变是个痛苦的成长过程,几眠几起的蚕,在茧里开始了休息。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尽的时候它仍没有死,只是它太累了要好好又睡上一觉。它变蛹,蛹再化成蛾,这是它生命的一个周期。” 蛾子飞出后,有的白色、黄色,把他们放在早已准备好的报纸上,雌蛾子一个个相继在报纸上甩下的如小米粒大小的黑籽后也全部死去。拿着密密麻麻蚕报纸,放在抽屉里面保存起来,等来年春天再蜉化成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