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懵懂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那时,我每天过着和大多在校学生一样的大学生活偶尔跟着同学唱歌,吃饭,会为了一场球赛的输赢在艳阳高照下拼搏;会为了最新的网络游戏和室友们一起风靡;会为了某个朋友的生日醉到天昏地暗;会为了某段恋情爱的撕心裂肺无比坚贞;但是,这些过后,第二天却依旧将笑容洋溢在脸上行走在大学的校园里。这些也许就是在我们刚刚踏上“大学”这个圈子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生活,是一个青春和激情在汗水与泪水中挥洒的一段日子…… 但是,如果没有系主任跟我的那次无心的提问,那么也许直到现在,在我身上仍然没有突如其来的紧迫感,那种感觉恰似凌空一棒的敲在了我的头上,除了让我背脊上的冷汗湿透了衣襟,心里像怀揣着上万只小兔子外,再无其它的感受。 那是2006年4月大一上学期的一天,教我们马列思想的系主任突然在课堂上点起了我:“徐思尧,你能借这堂课的主题谈谈你对于未来的打算吗?” 我愣住了,面对阶梯教室里数百名同学,我惊慌失措,我深知自己惊恐的原因不是因为不能面对数百双目光的投来,我也明白此刻的慌张也不是心理素质不好在作祟。我只是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在众目睽睽下的课堂上问我如此严肃的问题,更糟糕的是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重来没有去设想过,此时的我自嘲的低下了头,我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时下,看到这种情景的系主任多少带着引导的成分问我:“对现在的生活你觉得满意吗?”我下意识的对着她摇了摇头。系主任笑了,我记得接下来我看到迎面投来的是一双与生俱来从未看过的一双凝聚着坚定的眼神,系主任说:“你的答案是我满意的,那么,你现在就想想,毕业以后你会是什么样?” 系主任的话音很轻但是依然很坚定,周围的气氛鸦雀无声,静的似乎能让我听见自己的喘气声,这种气氛能够让人窒息,从系主任嘴里流露着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但是落在我心里却变得很无比沉重。我脑海里顿时开始风起云涌。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沉默了多久,但是,心灵深处突然有种力量使得自己再次正视那双眼神,我很坚定地说:“我希望毕业后的自己成为学校的骄傲,成为在坐每位同学心中十人九慕的人”主任问我:“你确定了吗?”我依旧回答:“确定”,我把音拖的很长,声音十分嘹亮,这两个字似乎在看似人声鼎沸却是空寂的教室久久回荡不去。主任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毕业以后,你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你成为众人当中的佼佼者包括学校引以为傲的人。那么你23岁的时候应该……22岁的时候应该……21岁的时候应该……同时,你现在就应该…… 主任帮我规划着毕业前的“路途”,推测着我每个年龄段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却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她的话说得很轻松,但是我却感到一阵恐惧。我知道即使这是推论,但是这样推下来,我应该马上着手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了,可是我现在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想过,仍然每天过着沾沾自喜的日子。那种强大的压力再次朝自己袭来。主任平静地笑着说:“徐思尧,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对人生似乎还没规划好,散漫和混乱不是在你身上应该具备的负面因素。我希望你能在空闲的时候,想想毕业以后的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到底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你多大的极致。如果你确定了目标,那么希望你从现在就开始做。” 三年以后,我从学校毕业了,主任的话从那天开始一直刻在了我的心底:想想毕业以后的自己。是的,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整个人生都改变了,那是种醒悟的改变。 从学校毕业后,我带着主任话投身忙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始终记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想要的目标,从一个初生牛犊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够熟练驾驭自己的工作的人,从一个腼腆怕生的青涩面孔到一个渐渐被大家接受能够融入集体的青年,这些同事也慢慢地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2010年的4月,恰好是主任提问和我谈话后的毕业的1年,我不知道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带着她的话我已经生活了五年,我不知道接下来我要面对的还有多少个五年,但是我只知道信念会随着每个五年的增加而更加根深蒂固,我一只会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其实你也和我一样。如果你也是刚刚投入工作,来到我们“二航”这个大集体里,希望你也能及时地问自己一句:“五年后我会怎么样?”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时刻想着五年后的自己,你会朝着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