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重返盐津河

发布时间:2010-05-24阅读次数:
    盐津河,贵州遵义市郊外一条长长的大河。2005年,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在这条河上修建了一座大桥,叫做盐津河大桥。2008年大桥正式建成并通车。盐津河大桥,我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2010年5月19日,因公,我和参与过大桥建设的余行荣要路过盐津河。在去的路上,当时在大桥工地担任工长的老余,一直在向我讲述大桥建设的情况;以前我也曾听说过盐津河大桥;我现在所在的遵毕十四标项目部经理龚德林,就是那时盐津河大桥工程的项目经理,所以,我对盐津河大桥特别感兴趣。就要见到盐津河大桥了,兴奋、期待的心情油然而生。
    汽车在国道上疾驰。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出现在我们面前。“啊! 好多的房子!”老余几乎叫了起来。“这条马路就是我们修的,前面就是盐津河大桥。这条路以前没有一间房子。变化好大呀!”听着老余的感叹,我一眼望去,昔日的荒凉之地,如今已俨然是一座小城市:道路两旁,新建的、高低不同的房子一座挨着一座,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远方,挂着五颜六色招牌、广告牌的商店,旅社,修理店,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座加油站,当然更多的是居住房;在不远处,几幢正在建设中的七八层高的大厦拔地而起,就要封顶。“老五!”老余突然喊了一声。原来,听说我们要来,“老五”早已等候在路边。他热情地接我们到他家里。“老五,娃都这么大了。那时你还谈朋友呢!”老余笑着说。“房子也盖得这么漂亮!”老五那个时候在盐津河大桥工地打工,挣了钱就盖房子结婚生子。老五一个劲感谢“二航局工地”,拿出酒热情招待我们这些“二航代表”。
    “啊!余哥!”“罗总”也赶来了,“大老远来的,一定要到我家坐坐!”出的门来,只见一辆崭新的“比亚迪”黑色轿车停在门外。“罗总!鸟枪换炮了咧!”老余撇下自己单位的“猎豹”,钻进“比亚迪”。 后来,我问老余“罗总”是干什么的。老余悄悄告诉我,“那个时候,他开着一辆破卡车,帮我们工地拖泥巴。搞发了。”我没有再打听“罗总”盐津河大桥完工后,他现在确切的在干什么行当,但他肯定在盐津河工地掘出了他的第一桶金,借着二航局工地开始了他的发达兴旺之路。而“比亚迪”正说明和证实了这一切。
    在二航局修建的这条通往盐津河大桥的大道上,老余告诉我,下午我们要到陈经理那里去。这条路就是陈经理他们协作施工的。那时陈经理二十来岁,只是一个小包工头,现在成立了公司,当上了经理了,年收入好几十万。
    会完昔日“协作队”老友,我们的汽车继续前行。一座大桥展现在我们眼前。啊,这就是盐津河大桥!她巨龙一般横跨在滔滔的盐津河上,高耸在群山之中;两端,千树万木烘托着她,桥下,汹涌波涛仰视着她。宽宽的桥面上,车来人往,中间是行车道,两边是半米左右高防撞墩和人行道,护栏是浅绿色的,非常具有美感,同样是绿色的路灯灯杆,高高的,从桥的两边向内优雅地弯过来。这就是二航局修建的的大桥,这就是二航局修建的盐津河大桥!,多么雄伟壮观,多么多彩多姿,多么令人赞叹!
    我为二航局能造就这么美丽壮丽的大桥而赞叹不已。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二航局修路架桥,不仅仅使“天堑变通途”,更是大大和快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昔日荒凉的盐津河的这段区域,在路和桥修建之后,瞬间就变成了城市,或者说,城市化了;老五、“罗总”、陈经理,他们作为在二航局的打工的、协作队的,或者挣钱盖房成家,转眼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或者迅速成长为能人和企业家,不仅自己飞黄腾达,还必将带动更多的人。这仅仅是一个盐津河。二航局,该有多少个盐津河!二航局,该架设了多少桥!修建了多少路!二航局,又拉开了多少城市化的序幕!二航局,又帮助和成就了多少个“老五” 、“罗总”和“陈经理” !二航局,又引发了多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契机,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就要离开盐津河了。我不知道我们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次重逢。但是,盐津河大桥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因为,盐津河大桥,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二航局的一种象征了。
    汽车渐渐远去,我再次回眸一望,盐津河,盐津河大桥,盐津河那雄伟壮丽的大桥,就这样永远定格在我的瞳孔中,脑海里,心坎上。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