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发布时间:2011-08-01阅读次数:
      项目“平安文化”就是“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是项目永恒的话题,安全是项目最大的效益;“安全文化”是项目安全工作的灵魂,是实现项目安全的强有力支撑;项目施工中存在着危险源较多、安全风险较大的隐患,搞好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项目施工也是劳动力密集的管理层。施工现场分散、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艰苦、异地施工较多,从而造成项目文化建设的离散性。项目施工劳务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农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临时用工较多,队伍流动性大,加大了项目文化建设的难度。同时,项目施工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各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外部的监督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工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这就需要项目文化的约束。
      安全文化是在企业管理模式框架下,根据项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项目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项目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项目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
       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 教育 、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项目全体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式,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安全文化构件,需要鲜活的、广泛参与的活动作为载体。
      项目围绕施工节点,面向施工现场,以危险点预控为重点,推行以“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文化”建设,成渝客专3标一分部按照业主提出的“六位一体”即:工期、质量、安全、环境、投资、创新,平推检查和信用评价工作,结合“三整治一提高”即: 招投标专项整治、安全质量专项整治、投资控制及资金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隧道、桥梁、路基质量安全和综合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接受业主的安全质量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强化对业主考核整改工作的闭环管理,构建施工安全预防体系,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通过推行以“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文化”建设,成渝客专3标一分部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效益。一分部承担的吴家坝沱江特大桥是全线重点工程,也是全线三座沱江大桥中施工难度最大,工期最紧的工程,始终受到政府和业主高度关注。大桥全长734.48米,以76+144+76连续梁跨沱江,墩台16个,桩基158根。14#、15#墩为水中主墩,共30根桩,直径2米,全部嵌岩,桩长分别是25米,22米,由于两主墩处于河中间,场地小,若采用冲击钻常规施工,需设置泥浆池、沉淀池,最多只能摆放3~4台冲击钻,一根桩需15-20天,难以满足工期要求。如果在汛期来临时水位上涨,墩身施工不能出水,那将影响一年工期,要在短短三个月内施工完桩基承台,无疑是个考验。为了保证沱江大桥的安全、高效施工,项目部各部门从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教育培训、QC小组、六比六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开展观摩学习、五小创新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了沱江大桥各环节的有效安全管理和优质施工。为提高工效,项目部大胆尝试采用山区很少用的旋挖钻,平均5天可成孔,工效是冲击钻的3倍,节约了工期,保障工程安全和桩基质量。15#主墩因在河对岸,河道通航,无法搭设钢栈桥过河,且对面道路不通,砼耗量大且为跨江作业,砼浇筑成了最大困难。如果采用船舶运输,效率低、施工不连续,还保证不了桩基质量。为保证行船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项目部争取当地海事部门支持,形成15号主墩15根桩基一次性连续浇注砼、夜间封航通宵施工的方案;通过两条100T砂船首尾相连,搭设水上浮桥,在船上布设泵管,砼灌注难题迎刃而解。一工区吴家坝沱江特大桥在抢水位桥梁线下施工中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安全文化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有效管理经验的积淀,需要管理者在扎实落实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深入分析施工的各个环节,创新开展系列能够广泛参与的安全管理活动以及一些让员工留下深刻印象的亮点活动,以基础工作的实效和有提纲挈领意义的活动促进员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逐渐向“我要安全”转变。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